卓达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卓舒:只有新兴产业才能解决中国经济结构极度不合理的问题(5)

扫描到手机 置家访谈 来源:置家网 发布日期:2014-11-27 11:19 字号:T|T

袁君霞:杨总您好,我是《中国经济网》的记者,中国房地产20年的发展诞生了一批很伟大企业,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卓达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领军企业,我也看了一些报道,从东三省,到京津冀、环渤海,从长江经济带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卓达各地生态产业新城呈现了三大共同特点:一是新型材料产业园率先启动,二是全部规划引入新型材料、现代农业、旅游度假、养生养老等新兴产业,三是项目规模都特别大。我请杨总详细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卓达模式会呈现出这三个特点呢?另外,卓达“三产联动、产业造城”模式对于咱们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杨 总:谢谢你。企业应该有两个特征,一个就是企业就是企业,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是创造财富的,是把资源从产出较低的位置向产出较高的或者更高的位置上转移,这是企业的一个标准定义,我们就是干这个的。但是我坚决反对那句话——在商言商,要是企业就言商而言,企业做不大也做不长久,这就是我说好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在今天,连一个栽种葡萄的农民都应该懂得国际经济,为什么呢?这是我亲身经历的。在我们卓达老总部那个院有个农垦局,河北省绿办就在那块挂着牌子,我去看一块地,那个老农说“这是杨总吧?”工作人员说“是。”他说“我得求杨总办一件事。”我一听我说“你什么事?”他说“你帮我整个绿证。”“我说“为什么?”他说“你看我这一亩葡萄能高产1万斤,葡萄长的像乒乓球那么大。有了这个绿证我就能出口,出口我1斤多卖8毛钱,1亩地多卖8000元。”他包了110多亩地,多少?是100多万元,这是个农民,是个果农,他得懂国际规则。我跟我儿子有个对话,我说“有一天咱爷俩啥也不是了的时候,我们谋生去,擦皮鞋,到哪擦去?”我儿子说“到英国。”我说“为什么不去美国?”他说“美国人非常随意,大裤衩子、登山鞋,背个大包,英国人衣冠楚楚、西装革履,那你擦皮鞋不擦革履你擦运动鞋去吗?”他说“咱爷俩到美国擦皮鞋找不着饭吃,到英国行。”因为他在英国读书读了7年,这不也得懂国际形势吗?不懂国际形势跑到美国背个鞋箱子去擦去了,那你一天能擦几双鞋呢?美国人不在意那个,而英国人很在意这个。

我刚才讲在今天的国际社会情况下,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一个独立的封闭的主权国家已经不存在,你必须是世界的一部分,反过来今天的中国任何一个企业,凡是不能着眼天下、不能着眼国际趋势和社会趋势的,肯定做不长、做不大,因为你不能跟趋势对抗,所谓识时务为俊杰正是这个道理。现在这些个风云人物哪一个都是踩在浪头上,都是跟着趋势并且走在趋势之前。我们在海边如果冲浪,没有浪上来,你有天大的技术也是不行,赶上退大潮你能往岸上冲浪呢?那叫逆趋势。当然反过来大浪来了,我们没经过训练,我们要上去也是淹,也不行,可是前提得有大浪推你。所以一个企业,所谓战略就是国家方向,我说我们感恩十八大以来的中央、国务院,也感恩中央纪委,因为中央纪委给腾出来一个非常干净的发展空间,因为总书记和总理确定了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如果还像以前似的4万亿不行干8万亿,钢厂已经死了那么多了,接着上钢厂,GDP挺高,道路明明没人走,1000公里东西再来第二条路,接着修,那我们就显现不出来了。增长模式还是原来那样高碳排、对环境高破坏,那我们这个低碳就不可能被国家重要部委列为首推的材料。所以说从一个老农种葡萄到擦皮鞋,到做卓达,道理都是一样,有些时候不能完全归于个人有多大的本事。

我们有一个副总曾经在一次演讲讲“我们要卖遍全世界”,下来以后问我讲的怎么样,我说你讲的挺好,但你有的地方瞎掰了。卖不遍全世界,卖到欧洲去我看看,欧洲该盖的房子基本都建完了,一年也用不了多少,卖到北美去试试?北美的房屋使用寿命10年、20年都行,木材有的是,就搭木屋,用完了粉碎了当纸浆,人就搬走了,不需要70年。我们这材料一讲就是300年不老化,美国人听了觉得奇怪,我在这块一共就住5年,你给我整300年房子干什么?没那么多需求,这得感恩这个时代,感恩现在的中央政府加快城镇化,所以才有这个巨大的市场,没这个巨大的市场,你再有核心技术也不行,所以这是赢在趋势上,赢在战略上。今天的一切努力其实都是前置了,就是把明天、明年、5年后要做的事情或者5年后、10年后别人做的事情我们今天开始做了,或者我们多少年前就开始做了,这是根本保障,没有这个是办不到、不可能的。

新型材料刚才我已经讲了它的诸多优势,在整个城镇化过程当中,我们把“三产联动,二产先行”作为我们的一个基本模式。为什么要三产联动呢?因为整个国家的经济构成就是一二三产业,我们讲的大工业是二产,包括矿山、运输、物流等等都进入工业的范围了,现在物流又扒出来放到三产范围,过去整个交通运输就到现在还有一大块,包括开矿的、包括钢铁、包括设备机械制造都属于工业范畴。一二三产联动是因为我们有能力在一个百平方公里的开发区里有效安置20万以上劳动力就业作为基础就业力量,如果没有这个把握,这个三产联动也是一句空话。比如说我们现在在这里目标是5000万平方米,这在我们全国布局40个开发区里边,这个是属于中等生产水平。那么我们在上海北,在启东,一江之隔,现在布局的是1亿平方米,全国我们要有4个上亿平方米的。那么在河北我们要搞到4亿平方米,2500元/平方米,我们要用4个周年,要快的话3个周年,我们在河北将给河北新增经济总量1万亿一年,因为现在在邯郸、在石家庄,在石家庄两个厂,一个研发中心、基地,一个工厂,邯郸一个工厂,承德是前天动工,26号邢台动工,26号张家口动工,然后唐山那早已经动工了,廊坊的早已经动工了,这都成了当地的特别重点,目的都是通过二产实现突破。

二产先行有四大优势。第一,这是国家重点推的,有着巨大的市场、巨大的需求,每年15万亿以上。在这里我要说一下,中国经济上不去,处于这样的一个困境,不缺钱,不是资金的问题,中国也不缺钱,缺需求。现在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资金问题,是需求问题,而我们卓达这个产业全国每年有15万亿以上的需求,那么在印度5万亿、东南亚5万亿,在俄罗斯还有5万亿,国际、国内一年得有30万亿的市场需求,当然我们做不了那么大,我们能做30%就是10万亿,这是第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工业靠什么突破,如果没有这样巨大的市场需求,你现在上一些烂工业你还是不行。如果中央政府给了你5万亩地,给了你3000亿,你怎么?建钢厂去吗?建造船厂吗?你建什么都卖不动,最后工人你都养不了。说死,它连活都活不过来,从来都不曾活过,怎么死呢?所以首先得有这个巨大市场需求,需求至上,需求为王,在中国今天谁有需求、谁能创造需求、谁握有需求,谁就是在生产力环节当中起发动机、推进器、螺旋桨作用的,谁就是最积极、最生动、最具有革命性的这样一种力量,卓达现在新材拥有这样的市场。

第二,巨大的安排劳动力能力。像我们在上海启东现在已经做完编制了,很快开始预招工,1亿平方米能安排多少呢?1亿平方米2500亿的产值,能安排25万劳动力,每个单体劳动力100万的GDP贡献,10万元的税收贡献,现在好多企业都交不了10万元税收。那么25万人,每个人再带来3个人口,这就是七八十万人口,加上为他们服务的,一共可以形成100万的人口。25万人能拆掉250—300个村子,把300个村子拆掉了就能拆出15万亩—20万亩土地来,把它复耕,复耕以后就可以用我们卓达的现代农业,比如我们现在推广的富硒,使农民每1斤可以多收2元钱。像那些个像启东,像我们现在正在开发的哈尔滨项目附近的县,一年都是100亿斤的农产品,1斤多增加2块钱,农民净收入200亿,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从来都不敢想象的,这就是说如果没有二产先行,一产的劳动力解决不了,鳞次栉比的村庄不能有效拆掉,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因为农业现代化是依靠农业的机械化、工业化、规模化、产业化,不连成片怎么办呢?实现不了。

在一产二产联动,二产先行的前提下,我们有了基础人口,于是在一个城市新区就可以上教育、卫生、医疗、体育、商业、文化、娱乐等等这一系列,如果没有这几十万的基础人口,光是一片地,那就只能走一条老路,割散了盖点房地产,卖吧卖吧挣点钱,夹包走人了。因为谁都不会去上那些城市基本资源,只有我说的这种条件下才能上城市这些资源,这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刚才所说的老人的问题、一房顶四十房的问题、产业联动的问题就都能够形成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一环推着一环,一种力量套着一种力量,最后形成总体的合力,大致就是这些情况。

吴新光:杨总,我是来自河北经济日报社的,我们知道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和河北省长张庆伟多次来到咱们位于邯郸冀南新区的卓达新材材料园进行视察、调研,这也被外界视为卓达进行战略调整的一个积极信号,那么我们非常想知道咱们卓达集团是如何看待今年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这么一个机遇?同时咱们山东的项目、全国的项目与京津冀的项目是如何实现协调发展的作用的?谢谢。

杨 总:半年内河北省委书记、省长还有其他一些领导陆续到卓达的项目,两次到达邯郸,一次到达了廊坊的项目,都是卓达的,都是看我们新材的生产厂,寄予了特别大的期望。一方面这一届新的河北省委省政府是非常埋头苦干、非常扎实、非常勤勉敬业,也非常深入实际,另外也能看出来省委省政府调整产业结构这个决心,这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来到卓达的。所以省委书记、省长一再说,期待我们加快再加快,早日形成大规模。我们的一个副总裁给省委书记第一次作汇报的时候,说“卓达在河北要搞到4亿平方米,在三年半的时间实现产值1万亿,成为河北新的重大的经济增长点。”周本顺书记当即表态,说“这个非常靠谱,我要向国务院总理汇报。”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是卓达发展一个特别好的政治条件,这个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我们卓达在京津冀国家这个战略当中我们怎么做和我们怎么看,我先说一下我们怎么做。现在我们在唐山、在廊坊、在承德,然后最近几天26号在张家口就动工,那就是环着北京你看我们就上4个大园区,这4个大园区跟我们刚才描述的都一样,都是二产先行,先给当地政府能纳税,能安置就业,能解决农民问题,解决城镇化的落脚点问题、突破点问题,然后把一产和三产上来。我认为迄今为止贯彻落实中央环北京京津冀一体化,卓达是走在前面的,是动作最大的一个企业,因为还没有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环着北京在4个地方布局这种新兴产业,而且这种新兴产业是北京特别需要的、最需要的。为了配合京津冀一体化,为了解决生态问题,我们就在今天还解决了几个重大问题。第一,我们所用的所有电全都节能30%以上,所有煤都基本是零排放,就是我们所有的暖燃料都是零排放,采用国际全新的技术、中国最先进的技术,这也是为北京环境的改善做贡献,这是卓达本身在动作,在大干快上。

第二,关于这个一体化的战略,我认为这是总书记的一个战略构想,也是总理大力推的。战略目标非常远大,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但是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当然你不能让总理和总书记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那他们就顾不了别的事情了。我觉得还有很多实际问题,这得中央各个部委,还不是北京、天津、河北三家能解决的。比如说土地指标的问题、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农民的转移问题、新兴产业的政策问题,等等这一系列,它不是一省两市自己能说了算,这得国家给政策。再比如,为了保北京的环境,保天津的环境,河北省关停并转了那么多企业,但是河北省除了承受GDP和财政的巨大压力以外,还有一个下岗(问题),以百万、以数百万计的下岗,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有关部委应该研究。另外河北省GDP2.6万亿,那你关掉了6000亿或者关掉了1万亿,河北省统计总数上这是一种牺牲,那河北省统计总数仍然按2.6万亿算,这比较公道。第二下岗300万职工,那应该从上交国家财政里边直接给河北扣下来,把这些职工的养老问题、五险问题和工资补偿问题直接就地解决。你要是中央有关部委一点政策不给,你完全让河北,那谁在河北省当头、当书记、当省长这也够呛。压力这个问题,在他能承受得了的情况下,他咬牙挺着,这书记、省长,有些东西不是他挺能挺得住的。300万人下岗说咬牙硬挺,那怎么挺?那慢慢会演化成社会问题。所以我想中央财政上要能给河北一些支持,你比如一年少收1000亿,再给补上几百亿、补上几千亿,然后把厂子再关一些,这都是办法。

总而言之我仅仅以此为例,这个战略目标是宏大的、是明智的、是正确的,但是需要联动,这个联动光靠京津冀两市一省,尽管有两个政治局委员也不行,它不是自身能解决的,它得有中央各个部委层面,起码发改委、国土、住建、工信、环保还有中央银行等等六七个部委得联合给政策这才行,这个就大致说这些吧。

责任编辑:武晓伟 关键字:卓达集团卓达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卓舒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