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淮演讲:十八大后的房地产政策(2)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观点地产网 发布日期:2013-01-10 07:51 字号:T|T

摘要:2012这一年来,从一二三四季度以来,我想在座40多家媒体记者们你们说过没有很多这样的词:冰点、步入低谷、一蹶不振、扑朔迷离、损失惨重。

但是展望2013,不是简单呼吁加强调控、更严重调控之类这种词。我以为先把2012此前政策不足部分、缺陷部分认真回首看一下更有意义。有哪些不足呢?第一,不断强化政府权力。依靠强化政府权力矫正市场是一个笨办法,不得已办法,最直接结果就导致寻租、腐败。昨天下午参加搜狐一个论坛,有嘉宾说有的地方不仅限购、限贷,甚至政府直接定价。我说政府如想定高一点跟市场接近的价格,你一定得给官员花钱。我们现在又有很多声音,到今天早上互联网说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打压政策是呼之欲出,呼之欲出的就是政府钱权交换。林义夫先生今天有一篇讲话讲得很好,他说我们最重要的改革就是打破削弱政府行政权力寻租。简单强化政府权力,让政府管更多事,绝不是一条正确的路。总是治标上狠下功夫,打破了市场节奏。也由此导致了市场中很多不满的声音。滞后的政策,政策本来的目标就是要事前性、预见性、人之手干预市场,如果失去了预见性、事前性,这个政策本来就已经是一个有重大缺陷的政策。在过去几年我们不断地疲于应对市场中各种本来可以预见到的反应,比如人口过渡向特大城市集聚,比如过度放大供给导致价格变化。第三条值得检讨的政策,政策的目标永远是公共利益、共同利益,市场永远是利益最大化,这两个目标天生就不是一对。但是政策要努力寻求这两种资源配置的力量来协调和统一,而不是采取对抗的办法。一方打倒另一方的办法,一方消灭另一方的办法。我们过去更多采取了政策直接对抗市场的办法,而不是力求使他们找到共识、共赢之路的办法。这个办法不好,导致了低效率、高成本。第四,过去的政策没有和改革密切结合起来,没有促动深层次体制因素、土地制度、货币市场化问题、小产权问题、老百姓收入分配结构调整问题以及我们说了十年至今寸步未进的房地产间接融资转变为直接融资等问题,缺乏改革的因素,我们认为过去一年和2012年有深刻值得检讨的严重不足部分,也无须讳言,这对我们展望和呼吁2013年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我们认为有几个事情确定不移,第一,抑制投机性需求是中国国情下房地产发展一定要确定不移的政策。也是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合理的政策目标。第二,宏观调控上,适度放松财政手段,比如人们大力呼吁的减税,而在货币政策上为了应对可能潜在的通胀威胁,继续保持对信贷规模、货币发行量、利率谨慎的政策,我以为是比较确定不移的。第三,继续完善我们住房保障体系。把保障房建设推进下去仍然是坚定不移的。最后如果我们说有什么确定性的话,2013年继续鼓励住房有效供给,发展而不是抑制房地产业,有助于老百姓改善,有助于调控房价的目标,有助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不是相反。但是我们也得面临一些新的问题,2013年国民经济稳定运行与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与否,已经不取决于或者主要不取决于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或者限购,这些退烧药固然是在调整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2013年的政策核心与主体应当是改革。我们在过去十年终的发展,坦率说是吃了十年以前改革措施的红利,这个红利还能吃多久,还能有多少余地、潜力?我觉得是值得打问号。打破垄断、土地政策上顶层设计、划分与协调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调整中央预地方的税负关系等改革措施如果不能有实质性推出的话,2013年你再加码什么限购,发粮票、发房票也根本解决不了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问题。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出路,到今天为止的城镇化,如果说新型城市化有什么新的话,第一条并非是人们说的简单的宜居、绿色、低碳,这固然重要,但是这样的话题永远对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第一条就应当高举改革的旗帜,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轮城镇化高潮就是以深圳特区的兴建为基本内容的,我们有了向市场经济改革的试验区,有了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才有了珠三角地区一个在国民经济增长支柱地区的城市化、城镇化的高潮。90年代初期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最核心的谁不改革谁下台这句话为背景,才有了浦东开发和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离开改革没有什么城镇化、城市化。我们十八大提出一个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我们迫切打破旧体制城乡分割,打破资源配置的行政壁垒,进一步发展要素,比如说土地和资金的市场化联系起来。而不是简单的强调政府权力。昨天我听说有一些民间研究机构又给中央上书要求城镇化要降温,我以为这种声音且慢行,没有城镇化的推进,就没有改革的动力,我们打破旧体制需要城镇化和城镇化受益的各个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才有机会推进,不存在什么战无不胜的思想,人都是人,没有什么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领导人,别以为政府可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像上帝一样聪明,没有,是人民群众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自己的利益过程中推进着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经济体制向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变革。城镇化就是推进改革最强大的动力,城镇化缓行就是改革缓行。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