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大涨:外资大卖场“逃离”城市核心商圈(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中国经营报 发布日期:2013-06-17 08:41 字号:T|T

摘要:不久前,全球第三大零售商乐购(即Tesco)上海镇宁店关闭。乐购中国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关店是因为该店与业主签署的租赁合同到期。现在年租金已涨到174万元,涨幅超过两倍。最终,乐购选择将上海镇宁店关闭。

  外资卖场正散失先发优势

尽管“逃离”城市核心商圈是大卖场业态大势所趋,但对于外资企业而言,这一状况较本土零售商更严重一些。对于陆续关闭三家门店,沃尔玛回应称“商圈调整”。“我们基于门店所处商圈的情况、门店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商圈未来的发展情况来决定该门店是否关闭。比如我们关闭了深圳园岭店,却将在深圳龙岗地区开一家新店。”沃尔玛高级公关总监李玲告诉本报记者。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商圈调整”背后的难言之隐是:其盈利能力已经无法承受新的租金水平。“这两年商业网点的租金日益增长,但门店的利润却一直在下滑,成熟商圈的房租已经成为零售商难以承受之重。”行业观察者“Hermann中国零售微博”通过微博告诉记者。

对于外资企业而言,租金上涨对其影响要大于本土企业,换言之,其能承受租金的“红线”要低一些。

“据我了解,本土企业能承受的最高租金大约是每平方米每天2.5元,但外资能承受的租金是2.2元左右。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外资开店成本要高于本土企业,其对租金的承受也相对差一些。”一位零售业开发人员告诉记者。

可以说,随着首批门店租赁合同陆续到期,外资卖场已经失去了因低价持有物业的先发优势。

“外资大卖场"逃离"市中心的原因,一方面与房租上涨有关,这是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其经营状况有密切关系。如果门店经营良好,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即便房租再涨,企业还是不会放弃这样的网点。”首地大峡谷购物中心总经理李纲告诉本报记者。

在李纲看来,上世纪90年代初,外资凭借世界500强光环,在中国市场迅速跑马圈地,以非常低廉的租金取得一批网点,获得了先发优势。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内资企业不断进步和学习,如今经营能力并不比外资大卖场差。随着外资大卖场首批门店房租的到期,其先发优势在逐步消失。“永辉、苏果等一些优秀本土企业已经成长起来。对于一些外资卖场退出的网点,如果地段确实良好,本土企业还是可以取而代之的。”李纲说。

事实上,经过数年发展,本土超市与外资竞争过程中逐步壮大了实力,形成了在某一区域的强势地位。比如,物美在北京、华润万家在深圳、苏果超市在南京、永辉超市在福建、步步高超市在湖南、家家悦超市在山东,上述本土企业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和经营能力超过了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外资超市。

对于内外资超市此消彼长的竞争态势,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认为,正是外资企业的“固守”才给了本土企业快速成长的机会。“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的管理模式非常优秀,在国外也非常成功。但正是由于其在中国过于固守其成功经验,在创新上显得不足,最终被本土企业所超越”。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外资卖场逃离乐购逃离租金上涨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