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百三:持有三年不叫炒房 老百姓买房属正当防卫(3)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金融投资报 发布日期:2013-08-21 07:09 字号:T|T

摘要:关键是,把普通老百姓的买1~2套房行为,称为“炒房者”是否合适?所谓“炒”是指短线买进卖出。中国短线炒房者是有,但比例不大。多数都是买房3~5年,不动的。怎么叫“炒房”?

(五)其实当时买房是可以不花钱的

很多人从M2飞快增长中算出,房价会迅速上涨。于是从银行贷款后,以30万资金买了三套(每套50万,首付20%为10万),结果几年后50万涨到100万~200万了,他们卖掉一套得到100万~200万后,还掉全部银行贷款,另外捡了两套房。

这种事情上海比比皆是。当时不限购,又完全合理合法。你骂什么呢。反而是财政部、央行、城建部的一次次表态,“房价一定会跌到人们能接受的价格”,成为人们饭余茶后的笑谈。

我相信那些口是心非的城建部、财政部、央行的高官们,一边在正襟危坐地让人们不要炒房,一边则在偷偷地买房。如果当时不买下一套房的,现在看着一日千套房售罄的北京房产市场及成年未婚的子女,多少个日子会彻夜后悔——不要怪老百姓去抢着买房,实在是你们的货币发得太多、太快了。难道只容许央行大发货币,不容许老百姓正当防卫吗?什么炒房不炒房?可笑!

(六)买房就要买好地段的

做股票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不输钱,第二条原则就是记住第一条原则。买房子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地段,第二条原则还是地段。

2005年8月,有友人在北京华清嘉园(五道口)以90万买了一套90m2的房。他打电话给上海老同学,劝他也来买。他说,这里离著名的北京大学自行车10分钟,离清华大学自行车5分钟,旁边还有一所中关村重点小学,我的儿子要上这小学啊!你也来买一套吧。

上海朋友问:“中央不是在调控房地产吗?你们怎么敢买?”北京友人哈哈大笑,不管他啦,小孩要读重点小学啊!

上海朋友利用暑假马上去华清嘉园附近住了一周,专门找小户型看。他发现,即使买下来,租出去的租金收入也可达到7%~9%,比央行利率要高得多,这就是属于投资居住两相宜了。

但中介公司竟提出每看一次房,不管买不买,都要100元看房费。上海朋友当时质问他:“你们这里是动物园吗?”“不管,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他想了想,心里一亮,可能就是这100元给我们留了两套房。好,100就100!

结果,2套40.75m2的房,以1万元/m2买了下来。他花了三天略作装修,就以3000元一月租给了韩国、香港留学生。

现在,这些位于风暴中心的房产,价格已达到8万元了。当时陪上海朋友来的北大学生(上海交大附中考来的)开心地说:老师,开心吧,2005年才1万元啊!当时交大附近已2.5万元啦!现在,他还在出租此房,租金涨到5000元了,全是中介公司涨的。

(七)对房地产调控的几点建议

尽管我们很多朋友5~10年前买房问题上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但我们是被动的,无奈的。一切都是央行快发货币惹的祸。我们也希望房产市场回到朱镕基总理前中期的情况;“管住货币、稳住价格”。朱总理领导中国经济13年(含前期当副总理的5年),房价基本不涨,管得何等好!他半夜11点半会打的去经济学家吴敬琏家请教如何管好宏观经济。

但作为普通百姓,除了自己因势利导,躲避通胀,还有什么办法呢?除了少受些伤害,因势而为,还能怎么办呢?

此外还建议:

科学合理地调控房地产市场;再增加3000万亩土地供应(加上容积率,约为660亿平方米);搞好中小城市建设。政策向中小城市倾斜,鼓励资金、人才向中小城市流动;

逐步放开限购,减少极多的“假离婚”事件(各地抢房很多是假离婚者);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供应;最重要的是央行把住货币印发总开关;逐步改变“土地财政”格局。(但这很难,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炒房投资性房产持有三年不叫炒房谢三百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