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百三:持有三年不叫炒房 老百姓买房属正当防卫(2)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金融投资报 发布日期:2013-08-21 07:09 字号:T|T

摘要:关键是,把普通老百姓的买1~2套房行为,称为“炒房者”是否合适?所谓“炒”是指短线买进卖出。中国短线炒房者是有,但比例不大。多数都是买房3~5年,不动的。怎么叫“炒房”?

(三)持有3年以上的买房就不能叫“炒房”

有媒体把投资房地产的16万人称为“炒房者”,这很不严谨。它称这16万人有自住房400万,加70万的汽车,(即470万);另外有50%为投资性住房,实际上另外还有470万房子,(这加起来仅940万啊!)。这在上海、北京、广州,相当一部分人因房地产自然增值而会碰到,只要有2~3套房就会达到,有老人住,有个等结婚的儿子、女儿要留一套房,就可达到1000万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又怎么样呢?

关键是,把普通老百姓的买1~2套房行为,称为“炒房者”是否合适?所谓“炒”是指短线买进卖出。过去我带同学搞过一个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土地增值税的国际比较》,发现有相当一些国家对居民拥有房产达三年以上就可免征“土地增值税”(即“房产增值税”)。因为它认为你是自己正常用房,不是炒房了。

现在,中国短线炒房者是有,但比例不大。多数都是买房3~5年,不动的。怎么叫“炒房”?那拥有古董几代的称为炒古董者?拥有黄金50年的称为炒黄金者?岂不荒唐?

(四)中国老百姓买房大多为了躲防通胀

通货膨胀一般发生在CPI(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中。因为各国把房地产作为投资品,但房地产实际也是百姓生活必需品。房地产大涨,老百姓买不起,就会节衣缩食,影响其整体生活水平。因此,人们对它非常敏感。它实际上是另一种变相的、隐性的通胀。

而当一国M2(货币与准货币)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货币迅速投放时,特别是在多数商品(95%以上)供过于求时,就不会什么都涨(深圳饮食店老板说,他们的食品已10年没涨价了),而会集中在大中城市房地产上、车位上、还有明清家具和古董等不可再生的,人们又必须拥有的商品中。它们会离开其他商品而单独大涨。

面对中央银行公布的M2数据及人们的切身感受(整个经济及物价都很热),人人内心都有一种惶恐之感。担心物价上涨,担心货币贬值。怎么办?买黄金?买房产?买玉石?买什么能使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保值呢?其实上述商品都能保值,但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保值功能的只有不能再生,人人渴望的京、沪、深、广等大城市的房地产。

很多人没什么存款,是付了首付(20%)后,借银行的钱去买房的。谁也不知道它会涨到什么价格,反正拿着钱心慌,买成房,心就定了。

上海,不是个别人在炒房,人们为了子女以后成家有房,为了防通胀、防货币贬值,很多人在看房、买房。

那时,复旦大学北区盖了很多新的学生公寓,一群群上海居民蜂拥而入,要买这些新房,被保安们一次次劝走。但他们有人还是不相信,认为是哪家房地产公司在囤房、等高房价再开盘。2001~2003年,复旦老师们碰面后,在交流好之后,都会关切地问:“你们家买房了吗?快买啊,还得涨”。根本无人认为这是炒房,都怕不买,涨上去,孩子以后结婚无房怎么办?光阴如驹,10年过去了,这10年中无人认为2001~2003年的买房是炒房。反而感到了一种庆幸与后怕,如果当时50万不买一套房,现在涨到300万~400万了,只能买个卫生间,全被贬掉了。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炒房投资性房产持有三年不叫炒房谢三百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