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产:印钞机还是“甜蜜陷阱”?(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12-11-23 11:50 字号:T|T

摘要:在旅游地产表面一片繁荣的背后,是否酝酿着一定的风险?后续的承接力是否会成为一个旅游地产项目能持续的关键?开发商到底真的要做“旅游地产”还是仅仅是借“旅游”之名圈地?

三问旅游地产

高速发展

会否埋下隐患?

旅游地产拉动地方经济受青睐 发展过快恐现“空置潮”

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旅游地产项目中,部分项目是地方政府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城地中国董事长段宏斌认为,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永远是共生的,在地方政府看来,纯粹做房地产开发不利于地方经济的长久发展,而发展旅游地产却符合其长期利益,且旅游地产前期投资大、品牌效应比较强,需要持续投资,所以政府也会做出一定让利。为了把旅游地产作为启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地方政府频频出台优惠政策。

正在海南某房企做营销的谭先生是海南本地人,说起旅游地产,他指着包围着三亚湾的一排排洋房、别墅和酒店告诉记者,“这些房子90%以上都是外地人来住,海南本地人基本不买房,一是自己家里有地,二是也买不起。虽然大量外地人过来也带动了本地的就业,但同时也迅速提升了本地的物价水平。搞得三亚的衣食住行成本甚至比广州还高。”谭先生表示,和上世纪90年代大量投资之后带给海南烂尾潮不同的是,这一轮旅游地产兴起应该不会再出现大批烂尾楼,但“空置潮”的出现恐怕难以避免。“怕就怕现在开发商扎堆而建,等这股旅游地产热潮之后,留给本地人的是已被破坏的海岸线和成片空洞洞又无法拆除的房屋。”

这种房屋遍地,空置率超高的景象并不仅仅在海南岛出现,在烟台、威海的大批海景项目、甚至在一些新兴的旅游地产项目中,也开始出现。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的旅游地产虽然都打着“旅游地产”的旗号,但大部分项目只是借着“旅游”二字在做“地产”,目的还是为了房屋销售,迅速回笼资金。过分侧重于房屋销售本身,却为今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有开发商告诉记者,旅游地产就是一个“甜蜜的陷阱”,走进去才发现难以自拔,“要做好持续投入10年、20年的准备才能做好一个旅游地产项目,相信之后几年,旅游地产的很多问题会逐步暴露出来。”

“野蛮生长”

能维持多久?

跑马圈地还在继续 快速圈钱后盈利能力已慢下来

之所以说旅游地产仍然在“野蛮生长”的状态,主要是指很多旅游地产项目仍在跑马圈地的初级阶段,虽然海南的海岸线圈地运动已基本完成,但圈地运动还在向内陆延续。有开发商透露,目前海南多个大型开发商手里的土地储备,至少够开发到2020年。但经过第一期或者第二期的销售,旅游地产项目的盈利能力已经开始慢了下来。有金融类专家则认为,旅游地产是享受品或者额外的产品,投资额大,经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相应风险也会更大。比如高尔夫球场、酒店,都是需要长线经营的项目,甚至在做旅游地产时,要与其他投资人、基金机构、信托机构等多方面进行战略合作,一方面可以缓解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更广阔的营销平台,带来更多客源。

记者在海南采访时也发现,大量已建好的空置着的房屋,都是项目的第一期产品,当问及之后第二期、第三期,还有规划建设的酒店、商业街几时能推出时,大多数销售人员都表示“不清楚”。即便是连续近几年一直保持海南销售冠军的雅居乐·清水湾项目,CRIC(克尔瑞)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该项目2012年上半年的销售总额和去年同期的60.94亿元相比,缩水近50%,而且均价也有所下跌。同时,为了布局旅游地产,有的房企不得不砸入大笔资金,结果是大大推高了自身的负债率。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旅游地产旅游地产发展前景旅游地产陷阱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