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拆大建百余工程停工 拆迁户要原市长回来收拾烂摊(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日期:2014-11-13 07:35 字号:T|T

摘要:按照耿彦波的构想,耗资10亿元的城墙修复工程在5年内完成,2012年底,大同古城内所有现代建筑都将搬迁出去。而在耿彦波离任时,城墙修复工程只进行了一半。他走后,停工至今。

  “粉丝团”发轫

  耿彦波“粉丝团”是由一群关心大同市发展的热心市民聚众聊天发展而来的

赵立民是“粉丝团”最早期的成员。据他介绍,“粉丝团”早在耿彦波主政大同时即已出现,是由一群关心大同市发展的热心市民聚众聊天发展而来的。

2008年1月,耿彦波从太原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调任大同市市长,随即掀起了“名城复兴”运动,展开云冈大景区建设、北岳恒山深度开发、古城修复运 动。大同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据大同官方数据显示,耿彦波主政时期,城市改造建设拆迁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四年新增建筑面积2000万平方米。

如此大规模的市政建设牵动了整个城市的神经。粉丝团的张顺友记得,大约在2009年初,开始有一些闲暇的热心市民不定期地聚集在大同城墙边议论,“是不是又来了一个只会瞎拆乱建的‘败家子’市长。”

这群人中,有的是老企业员工,有的是退休公务员,有的是老教师。他们一辈子居住在大同,工作在大同,曾经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年近七十的卫景天老人说:“我们都是为了大同好!希望大同好!”

这些人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生活有保障,比较清闲,有一些渠道获得官场的“小道消息”。

这群人的话题经常围绕着新市长耿彦波和他掀起的城市建设进行。耿彦波经常在工地现场办公,市民们经常看到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关于他的故事也开始从街头巷尾流传出来。

退休教师陈玉林是粉丝团的“老资格”,他记得,当时传播甚广的一个故事是“耿彦波铁腕拆官房”。迎宾路修建时,附近有很多违章店铺,其中十几间属于该市 一位高级别官员的妻子。耿彦波来到拆迁现场,指着这排店铺当众问这位官员:听说这些店铺是你的?这位官员连连摆手。耿彦波说,不是你的就好,拆!

这些生动的、口口相传的故事,令这些市民觉得,“耿市长不一样!”

“耿市长感动了我们!”卫景天老人说。聚集群众从言谈之间的赞誉,逐渐转化为以实际行动挺耿。

2009年9月,耿彦波对云冈大景区拆迁修建,项目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国家文物局因景区违规修建人工湖责令停工。短短的一条小新闻,却掀起了大同市民沸腾的情绪。

2009年9月5日一大早,人们在红旗广场掀起了万人签名挺耿活动。卫景天告诉记者,他们这群常在城墙下聚集的人,表现得尤为积极,有些人买了红布,有些人拉起横幅。

卫景天介绍,2010年后,城墙脚下的聚会开始定期化,每天下午4点开始,直到太阳落山,人群才散。

2011年,耿彦波的名城复兴运动进入高潮,关于耿彦波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以陈玉林、卢廷高为代表的这群人对耿彦波的支持和赞扬也越来越热情,并给自己戏谑地起了个名字——“耿粉”,这个团体也随之被大家称为耿彦波粉丝团。粉丝团“团员”当时达到上百名。

也是从那时起,“耿粉”们开始有意识地挺耿——搜集传播耿的事迹,塑造耿的高大形象。

卢廷高是其中的“铁粉”,他几乎每天都到粉丝团来,他能学着耿彦波的和顺方言,背诵耿的讲话,“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卢廷高说,这是他看了很多遍视频,一字一句练出来的。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大同百余工程停工耿彦波大拆大建拆迁市长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