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楼市一降价消费者就闹事 缘于中国同情弱者(3)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发布日期:2014-05-06 07:31 字号:T|T

摘要:“为什么楼市一降价消费者就闹事?为什么这时政府采取的态度基本是袖手旁观?因为虽然按照契约精神来讲,买卖已经成了,但是我们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还有一个原则,叫做同情弱者原则。”王石说。

“我曾经设想退休后要躲到一个岛上远离繁华,却没想到这位遭了劫难、承包了2000亩荒山的老人,大谈五六年之后果苗挂藤的情况。如果我在他这样的年纪,有他这样的经历,能表现得像他这样自信坚强豁达吗?”王石说,十余年前,他和老人不到一个小时的相处,对于他的后半生具有着重要的启发。

对话王石:“我坚信市场的力量”

《中国经济周刊》:您如何看待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身份地位及彼此关系?

王石: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甚至连农村的小作坊、小油坊都是集体的,那些所谓私营经济都是看见城管就跑的,真正出现私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后。

短短30年,中国民营企业从零开始,今天以40%的社会资源完成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承担着80%的就业。民营企业在创造价值、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目前确实有很多行业没有向民营企业开放。

比如在金融方面,国家就不允许房地产行业进入。比如在2008年之后既没有房地产方面的上市公司,也没有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扩股。现状就是这样,很多市场根本没有对你开放。

应该说这里面既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从经济角度考虑,国家出于风险控制考虑不愿意对民营企业实行放管;从政治上考虑就是不能让民营企业更壮大,所以现在才出现“民进国退”的情况。

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合经营,提法虽然并不是很新颖,但对于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相互关系的认定却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实际上,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并不是两个水火不容的矛盾对立体。混合制经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有效率就怎么安排,既不再强调民营国营哪个好哪个不好,也不再强调国营是国家主导,而民营就不是。

《中国经济周刊》: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让他感到,民营企业最好的时候来了。您又如何看待民营企业的未来?

王石:我坚信市场的力量,我相信民营企业从原来的全部国有全部集体一路走到现在,未来一定会占有更大的比重,因为这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逻辑。

有人说,过去这几年实际上是“国进民退”。尽管我刚刚说万科6年来没扩过一次股,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万科的发展。我们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还在这种“国进民退”的状况下发展得非常好。反过来,如果再来一次“民进国退”你会怎样,你准备好了吗?

我想无论是个人也好、企业也罢,大家都是一样的,他出问题的时候往往不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却通常是在他最顺利的时候。

在资源上受限的时候,你可以顺利发展;如果资源不再限制你了,你准备好了吗?你如果没有准备好,无限的发展空间绝对是一个灾难。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提供的,而不是给没准备好的人提供的。对于那些没有准备好的人,踏上这个快车那注定是个灾难。

(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王石中国楼市房价消费者闹事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