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全球经济持续恶化 土地确权是房价下跌诱因(2)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14-03-03 07:28 字号:T|T

摘要:其实城镇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土地的问题,而土地问题的主动权在农民手里,农民再也不能忍受地方政府低价收购其土地,在高价售出这样一种不合理的交易结构。这样原来意义上的城镇化就基本停止了。

    改革开放带来储蓄和人口红利 经济危机促使中国崛起

在经济危机发展过程中,发达经济体的变化不大,但变化最大的是中国的崛起。很多国家需要美国资金的流入来发展经济,但中国并不需要。在全球化经济的形势下,任何一个国家经济有变化,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现在对全球影响最大的两个国家就是美国和中国,我国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对世界产生影响。

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的形势似乎有一些好转,但欧洲的形势却在进一步恶化。债务问题、经济增长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失业问题等都在恶化。还有日本,安倍上台之后实施的一些经济政策都是短期的刺激,日本的问题是结构问题。短期的刺激政策如果效果好可以为日本解决结构问题创造条件,但现在看起来,效果并不好。日本20年的经济停滞,它的特殊问题在于国土太小、对外依赖度高、老龄化严重、金融机构的问题还有小国寡民的心态,这些问题不可能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能够解决,所以日本的情况也不乐观。

因此发达经济体除了美国有所好转之外,其他国家都在恶化,而新兴经济体也开始逐步恶化。也说明了危机还在第二个阶段,会长期的在这个水平上波动,并会持续很长时间。

中国经济从1978年进行改革,在很长时间里经历了高增长,那个时候我国的国际背景是一路向上的。但我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之中也没能幸免,只能说我国有特殊的地方也有与其他国家表现相同的地方。特殊的地方在于,我国于1978年进行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储蓄不够的问题。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困境,靠外资是万万不可的,必须从内部解决这个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非常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储蓄率提高,然后储蓄率通过金融机构变成了投资,投资就是增长,必须有这样一个关键点的突破。

中国的改革开放突破了这个问题,从统计上看我国在1994年,储蓄已经增长的十分迅速了,直到2013年我国的储蓄率为51%,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过去会说我国经济的发展依赖投资是不可持续的,但是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是可以持续的。只要国内有储蓄,就能有投资。我国的投资并没有引起通货膨胀是因为有更高额的储蓄在支撑。因此在这次危机中可以应付自如,并可以在未来获益良多的只有中国。

另外,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有储蓄、还有人口红利。从表面上看,人口红利代表了就业的人多,实质而言是产生了一个良性的封闭环,即人口多——需要就业——需要投资——需要储蓄——人口多。

人口如何从负担变成了红利,背后依靠的是体制变化。不管未来的形式发展如何,仅目前来看,中国是一个大赢家,对于我国而言,现在的机遇是千载难逢的时机。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土地确权房价下跌全球经济恶化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