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解读城镇发展规划:需警惕大城市巨型化(3)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发布日期:2014-01-21 11:01 字号:T|T

摘要:要认识到中心城市过度集聚、区域一体化程度不足、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京津冀与其他地区联动发展的突出问题。

不能都追赶大城市

三大城市圈,加上成渝、长江中游,您对这五大核心城镇群这一步发展有何建议?

邹德慈:五大核心城镇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的核心区域,是引领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是最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当前核心任务是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能力。

若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推进“巨型城市”---一般是指人口规模超过800万至1000万的特大城市---的职能提升和空间格局优化,强化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武汉等城市的国际化职能发展,提升其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构建面向区域的开放性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人口疏解,避免过度集聚发展导致的“城市病”。

需要建立城镇群内部协调机制,加强区域内城市产业协作,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镇群内部差距,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应该积极探索这类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减少工矿建设空间和农村生活空间,适当扩大服务业、交通、城市居住、公共设施空间,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控制城市蔓延扩张、工业遍地开花和开发区过度分散,促进城市集约紧凑发展。

要按照省内外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平等原则,积极推进城镇群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化,尽量避免发生进城务工人员区域歧视现象。

此外,应该建立以生态环境为核心的城镇群生态保护机制,具体包括制定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管理法规,建立区域排放总量控制与市场交易机制,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完善平等和高效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在上述五大城市圈之外,您如何判断其他中型城市发展的前景?

邹德慈:这次我们提出了“5611”的重要城镇化地区空间布局规划,就是按照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优化提升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等5个大核心城镇群,积极发展海峡西岸、海南、天山北坡、哈长、滇中、藏中南等6个战略支点地区,重点培育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关中—天水、北部湾、黔中、太原、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兰州—西宁、淮海等11个城镇化重点地区。

在5大城镇群之外,要积极发展这6个战略支点地区。当前我国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外来投资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外围到核心、从配合讨论到参与决策的重大变化,对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城镇化空间布局应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前提下,以门户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为引领,加快国家沿海沿边等地区开发开放,积极开展跨界和跨境合作,提升国家的对外开放水平,统筹双边、多边、次区域开放合作,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体系。

另外,还要重点培育11个区域城镇化重点地区。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集聚发展为重点,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和人口吸引能力,强化其对于各省区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

但是,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不要认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就是追赶大城市,这种老的观念是错误的。城市是否重要在于它的职能,而不是大小。譬如昆明,它只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中心城市,它没有必要去追赶上海、广州,没必要和上海、广州比大小。

再如新疆边境城镇阿拉山口,它只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边境口岸城镇,没必要追赶其他大城市,它的职能就是在西部连接中亚的中转枢纽,没有其他的经济职能。

所谓的“5611”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是目前在国家城镇化大的构架下,形成“5611”这个局面。同时,在“5611”的大格局中,不要简单地相互攀比,这会造成负面作用,地方城市领导人要摆正心态。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城镇群大城市城镇化邹德慈珠三角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