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耕地红线是高房价罪魁 不信市场就入地狱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日期:2014-01-03 07:07 字号:T|T

摘要:有关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争论再次激烈起来。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为首的市场派对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给予了很大质疑,认为其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国人实现更大福利最大的绊脚石之一。

近端时间,有关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争论再次激烈起来。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为首的市场派对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给予了很大质疑,认为其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国人实现更大福利最大的绊脚石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和讯网与质疑耕地红线的主要当事专家,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的名誉理事长茅于轼进行了一个深度的访谈。

为什么耕地红线不应当再被坚持,这里面隐含了怎样深刻的道理,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保障粮食安全?茅于轼表示,保护耕地当然是对的,但不光是耕地,一切土地都应保护。保护土地的目的是用好土地,而18亿亩红线的问题恰好就是不让人们将土地用好,限制人们对土地的使用。

茅于轼还表示,如果按照耕地保护越多越安全的思路,那么全国所有土地都拿来种粮食最安全。很明显能看出这个想法和方法的错误和荒谬,不是耕地多保护就安全了,就更好了,因为土地还有别的用场,耕地多了别的用场少了。现在房价这么贵什么原因?因为不让耕地变开发地。这一系列问题都串起来了,应该怎么解决?茅于轼认为,根本上还是应由市场决定。市场会安排资源配置的问题,达到一个最合理的状态。

以下为访谈实录:

和讯网:对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学界对它的评价还是比较不错的,那么您对三中全会的一些决议感觉如何?

茅于轼:我的感觉也不错,我认为这一届政府比上一届要更有决心,方向也对,但是我估计阻力也很大。所以,还是要看能不能落实,要看具体实施情况怎么样。目前方向还是不错的。

和讯网:我们看到三中全会一个主要的观点是要缩减政府机构,消减政府权力,对这点您怎么看?

茅于轼:这些政策都很正确,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也都很正确,但正如我刚刚说的,还是怀疑它能不能真正落实。

比如,三中全会后出现的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18亿亩耕地红线还要不要了。恐怕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需要,而这恰好不是市场决定,反而是计划决定。

类似的事情还多着呢。比如,现在很多人说产能过剩。那怎么办?让相当部分的钢铁厂、水泥厂都关了?怎么关法?下命令关吗?

如果是下命令关,那就不是市场决定而是行政决定,是权力决定。市场决定怎么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呢?想好了没有?我认为未见得想好了,这样的情况下就说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真正落实的时候问题一大堆,还是对经济学不懂。

整个的结构调整要靠市场,不是靠行政,那么市场怎么能推动结构调整呢?这好多的问题看起来好像都想用行政方法解决。所以我说方向是对的,但是能不能落实有很多阻力,首先一个阻力是,大多数人不懂经济学。

我认为张维迎讲的太好了,事物都是有本质,有表象,而这两者往往是矛盾的。

你看经济问题,从表象看,就是18亿亩耕地红线是需要的,关停并转就得发改委下 命令;但看本质它就完全不同。这个事情的本质是自由,什么都不要管,它就自己会解决问题。你怎么想象得到18亿亩耕地的保护都不要了,粮食还安全了,这是 完全与表面现象相反的。但经济学的意义就在这儿,为什么要经济学,张维迎讲经济学家的作用就是这个,讲的非常得好,但是大家很难理解。

和讯网:也就是说,虽然大家对三中全会起草的一些原则性的文件好评如潮,但之后面临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包括土地制度、耕地保护方面就不是那么回 事了。我知道之前您谈了很多关于十八亿亩耕地保护的事情,这一政策是完全错误的,为什么这样一些错误的观点却总是无法被真正突破?除了观念是不是还有一些 阻力?

茅于轼:张维迎讲过人类犯错除了无知还有自私,为什么不能按照合理的方式来发展?一是无知,不懂,以为这么做对,实际是错了;二是有私心,所以它阻碍各种相关的改革,这两个都是当前很难解决的问题。

无知和私心妨碍的我们进一步的改革。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粮食茅于轼耕地红线房价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