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保障房是我的避风港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石家庄日报 发布日期:2013-12-24 06:34 字号:T|T

摘要:50岁的刘银平是一个干练的女人,40多平方米的房子虽然不大,可摆放的物件不少,她把房间收拾得干净、利索,处处充满着温馨;王立安把租住的保障房称为“避风港”,他说,在这里心是踏实的;30岁的赵亮刚刚结婚就住进了保障房,小夫妻俩在新家里谋划着新的生活……

50岁的刘银平是一个干练的女人,40多平方米的房子虽然不大,可摆放的物件不少,她把房间收拾得干净、利索,处处充满着温馨;王立安把租住的保障房称为“避风港”,他说,在这里心是踏实的;30岁的赵亮刚刚结婚就住进了保障房,小夫妻俩在新家里谋划着新的生活……

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像刘银平、王立安、赵亮一样,共有4165户居民入住保障房。

出场人物:

公共保障房住户 刘银平 王立安 赵亮

故事主题词:

“有了稳定的住所,心踏实了”

保障房建设

今年50岁的刘银平是一个干练的女人,40多平方米的房子虽然不大,可摆放的物件不少,女主人把房间收拾得干净、利索。小小的客厅里,墙上挂着一个电视,对面摆着一个小沙发,一个双开门的储物柜被高效率地利用起来,贴墙放着一张单人床,干净平整的床单一尘不染。

刘银平多年前在聚丙烯厂上班,虽然工资不高,但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那时,他们一家租住在栾城县的一间平房里,“那儿的房租便宜,但就是每天上班很远,骑车要1个多小时。冬天天黑得早,下班骑车回来路上黑咕隆咚的,让人很害怕。”

“2004年厂子停产,我就开始四处打工,做过西点,卖过快餐,还摆过夜市。”刘银平说,工作可以到处找着干,只要能挣到钱就行,可没有个安稳的住所却不行,一家人住在栾城,上下班很远,非常不方便。“而且那时住的平房跟现在没法比。”她说,“冬天冷,夏天热,也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更没有厨房。一间房子里住着一家三口,孩子一天天长大,生活在一个屋子里也不方便。”

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刘银平一家终于申请到了位于我市建华大街与光华路交叉口处的建华家园公共保障房。“能住进这么好的楼房感觉像做梦一样,客厅、卧室、独立卫生间、厨房全齐了,用水用电用气都不愁。”一想到入住新房的那天,刘银平乐得合不拢嘴。“我们赶上了好政策,解决了一家人的大难题。有了自己的房子,结束了全家人十多年在外漂泊的生活。”

刘银平告诉记者,来到建华家园以后,小区物业还给她安排了在小区做保洁的工作,每个月1400元工资,负责两栋楼的卫生清扫,“每天工作8个小时,上班就在家门口,多方便呀。这样,每天晚上下班就有时间变着花样给爱人和孩子做饭,做些他们爱吃的。过上这样的生活,我很知足。”

正在与刘银平攀谈,“咚咚咚”传来了敲门声。“准是我家那口子回来了。”门一开,男主人提着电动车电瓶,浑身冒着寒气走进来:“还是家里暖和啊。”说着话,男主人脱下外套,摘下护膝,坐了下来。

男主人叫焦云飞,比刘银平大两岁,在南郊附近的一家建材公司上班。“现在钱虽然挣得少点,生活不是那么富裕,但我们觉得很知足。我们两口子家里兄弟姊妹多,一到过节凑到一起特别热闹,看着一大家子人健健康康、高高兴兴的,这比啥都强。”他说:“儿子今年27岁了,正是在外边打拼的年龄,我们想着过两三年抱上孙子,这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这时已是傍晚6点钟,刘银平锅里熬的粥冒着腾腾的热气,两口子准备炒两个菜,等着儿子回来吃晚饭。

姓名:刘银平(50岁)

身份:建华家园保障房住户

寄语2013:结束了十年的漂泊生活,一家人和美地在一起,我很知足。

“这里就是我的避风港”

走进建华家园,一栋楼内213房的男主人王立安正在打扫卫生,准备去晾晒被子的他撞见了记者:“这两天天气好,赶上今天又回来得早,该把被子晒一晒。”王立安说。两盏清茶摆在面前,盘腿坐在沙发上,老王便打开了话匣子。

王立安的这间房子有45平方米,家具很简单,但厨房的厨具和调料却不少,灶台上摆着炒锅、蒸锅,炉灶上还煮着东西:“平时就我自己一个人,生活很规律,一般是早上7点起床,然后走着去上班,路边吃些早点,提前10分钟到公司,中午下班在外边跟同事一起吃点饭,晚上回来自己下厨,想吃什么就自己做。”

“家是什么?就是避风港!虽然保障房是租住的,可这儿就是我的家。”老王今年51岁,以前没有固定的职业、没有固定的住所,生活的打磨让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了他的额头。从2002年到现在,他一共搬了4次家,2002年租住在四中路附近,2005年搬到了东三教,不久后又搬到了赵陵铺,“2008年到了南高基,租住在16平方米的房子里,直到住进建华家园才算安定下来。”王立安的工作同样没有着落,他最早在灵寿县的一家工厂上班,后来在啤酒厂、水洗厂都干过,还在快捷酒店打过工、做过安装工,“槐中路的路灯就是我们装的。”老王说。

“现在工作算是安稳一些了,就在离这儿不远的一个汽车配件装饰公司。一周有两天公休,每个月1000多块钱,又有了住所,我这心里比以前踏实多了。”王立安说,除了每个月200多元的房租,再减去必要的开销,“还能攒下一些钱,这让我对以后的生活有了盼头。”

自从住进建华家园,老王的生活改变了很多。现在老王一个人生活,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还小,才5岁,只能住在父母那儿,“但离这里很近,每周我都要去父母家两三次看孩子。”老王说:“孩子越来越大了,为了让他以后能接受好的教育,我要努力多挣点钱。”

姓名:王立安(51岁)

身份:建华家园保障房住户

寄语2013:工作、生活安稳下来,今后,我要努力为孩子的教育多打算。

“有了婚房有了家,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石家庄保障房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