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上的中国房地产 泡沫与崩盘风险并存(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日期:2013-01-12 10:42 字号:T|T

摘要:“2013年是一个楼市可以随时倒回去的一年。目前来看,调控已经压不住一线城市楼市反弹的趋势,这很有可能导致泡沫加剧。”华南某房企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我担心在新一轮反弹中,一线城市的泡沫增速会加大,经济情况再次围绕着房地产转。”华南某中型房企人士李先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我当然希望卖得好,不过我不想看到房价过快增长。”在去年5、6月楼市复苏期,包括中海地产[简介 最新动态]主席孔庆平等房企高层也曾时向本报表示过类似的看法。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近日撰文表示,调结构已经成为新一届政府最重要的任务,房地产泡沫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绊脚石,房地产调控是调结构的一个关键前提。

王小广分析,中国一半以上的新建商品房是在满足投资需求,属于不正常现象,由于房地产价格的泡沫式上涨,房地产业利润可观,导致很多企业,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希望把利润的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拿出来投资房地产,资金不断地从实体经济流入房地产行业。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要通过创新,使企业转型升级,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调控窘况将持续

“调控走了一圈,要改变的变了没?要改善的改善了没有?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2013年甚至之后也很难找到清晰的路子。”某上市房企区域公司负责人陈先生认为,调控政策并不是近两年来出现的,调控依然牵动着房地产众多利益链条的各种关系,对房地产是抑制还是支持仍旧思路不清,以致政策在现实执行中经常“变味”。

“一方面市场实质上对调控已经产生很大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调控似乎已经妥协了。”陈先生表示。

这种怪圈持续至今仍未解决,并一直被业内众多人士指责为“行政手段管得太多”。

黎明楷称,政府因为在供应方面控制做得并不好,就只能干预需求方面。他认为,政府没法用好金融政策、税收政策,或者觉得政策不好用,就只能暴力去干预需求。

万科[简介 最新动态]总裁郁亮曾对本报记者分析,目前的调控政策并未建立长效机制,这导致很多政策并不能符合具体地方的实际情况,一刀切的政策并不能解决长效机制问题。

郁亮提出了地方政府在处理土地供应、调控政策和配套规划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最需要房子的城市土地供应最紧张,这时候很需要政府做好配套,要规划清楚建设目标、配套所需要的资金、配套的土地、需要多少市场力量来做。”他表示,要解决用地量和规划问题,“难就难在各个部门要配合起来。”

近日,包括朱中一、陈淮等业内人士已提出2013年政策应偏重于支持合理的改善性需求。“投资压抑过度最终也导致供需极度不平衡,因此,合理的改善性需求需要支持,这也有助于疏导投资渠道。”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表示,在2013年的改革过程中,如果打破垄断、土地政策上顶层设计、划分与协调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调整中央与地方的税负关系等改革措施不能有实质性推出的话,2013年你再加码什么限购,发粮票、发房票也根本解决不了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问题。

从行业角度、企业角度来看,曾任万科集团原执行副总裁的协信地产控股有限公司CEO刘爱明认为,调控让人感到非常遗憾。他称,这么多年来,政策调控的焦点一直都在房价,虽然交易量年年增加,卖了这么多房子,但房子的质量、品质、绿色、低碳没有明显改善。“如果不发生这个变化,这个政策一定是失败的。”他补充道。悬崖边上的中国房产

 

责任编辑:李晓慧 关键字:房地产调控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