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彻底变天!一个时代结束了。中央给地产人指了5条明路,快跟上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 明源地产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7-10-30 11:38 字号:T|T

一个月前,还有人在争论房地产周期是否会再次轮回。

现在,在中央再次明确未来方向之后,明源君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不会了。

过去20年,地产行业所依凭的许多经验正在崩塌。

从2017年开始,在3年左右的过渡期之后,房地产行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可能长达20—30年。

靠房地产赚钱的门槛将越来越高,行业的大门正在慢慢关上,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新时代,地产行业最大的逻辑是:

打击投资客短炒赚钱,限制房企快周转赢利,但欢迎房企和投资者长线经营获得利润。

缺乏能力和实力积累的房企和个人,将被淘汰出地产行业。

现在还想空手套白狼,靠高杠杆和短周期完成逆袭,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传统模式逐渐衰落,那么,如何在新的时代做房地产?其实中央指出了非常明确的5条路,明源君后面会详细说。

与此对应的是,房企转型的窗口,正在逐渐关闭,剩下的时间不到3年。

从0开始是来不及的,转型到一半决心不够也是不行的。

未来3年,选择做什么比怎么做重要的多,战略定力比能力更重要。

如果你家房企还在迷恋过去的成功,没有做战略上的调整。不管你现在地位如何、收入怎样,都可以考虑逃离。

为什么说一个时代结束了?明源君下面详细来说。

01

从卖地就开始发力,减少交易

打击短线操作,屏蔽没实力的开发商

赚钱越来越难,逆袭基本不可能了

明源君2016年底、2017年初曾多次撰文判断:

本轮调控最大的目的不是打房价,而是打交易,既限制购买、也限制销售,最终让交易数量和频率减少,让房价趋于稳定。

不管是限购、限贷,还是限价、限商住、二手房限售,都是奔着这个逻辑去的。

限购、限贷减少了购买,限价、限商住、二手房限售减少了供应。

最近,明源君有有了新的认识:

“打交易”的逻辑正在进一步深化,不再只是在终端销售市场发力,也开始向供给端发力了,从土地买卖就开始发力。

具体来说主要有2个政策:

一、限现房销售:让快周转越来越难;自己没钱就没法做项目

应该说,预售制度,之前是我国地产行业的基本制度之一。

首先,预售让快周转成为可能。

之前,房企说3个月开盘、6个月开盘,实际上并不是说拿地3个月、6个月后,项目就修好了,而是说那个时候售楼处做好了,可以开始预售了。

其次,预售是一个加杠杆的过程,让资金实力很弱的开发商也可以做房地产。

有些开发商将购房者的预付款用于别的投资项目,通过购房者按揭又得到了银行的贷款。

最终,一些开发商仅需极少的自有资金,通过占用购房者预付的房款,即可实现“空手套白狼”的经营模式。用1个亿的资金撬动10个亿甚至更多的资金,滚动开发,不成问题。

但是现在,逻辑变了。

2016年4月26日,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挂出一宗龙华新区的地块,成为深圳市商品房现售首个试点项目。2017年5月25日,广东省印发《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鼓励推行现房销售。

2016年9月19日,南京拍出第一幅现房销售地块,至2017年上半年,一共有40余幅地块必须现房销售。2017年10月的首场土拍,成交的8幅地块中就有5幅宅地需现房销售……

现房销售严格执行之后,3个月、6个月开盘根本不可能了。周转速度立刻慢了下来。假设开发商数量固定,那么在固定时间段入市的房子也就少了。

现房销售严格执行之后,没有资金实力的开发商没法做房地产了。

自己没有足够的钱,根本就没法撬动项目。再加上很多地方规定,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个月乃至1个月内就要缴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更是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限自持:直接减少了入市销售的新房,对运营、金融能力都提出了高要求

现在,全国各地都推出了大量限自持的地块,要求自持70年的比比皆是。

假设入市土地相对稳定,那么,要求自持就直接减少了入市销售的新房数量。

拼自持拼的是什么?是2种能力,一是金融能力;二是运营能力。

光靠自己的钱,来做租赁等运营,是肯定会亏的,所以一定要用多种金融手段。

之前的做法有:把项目融入自己的上市公司变现,或者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等。

最新的消息是,10月11日,国内首单长租公寓资产类REITs产品——新派公寓权益型房托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得深交所审核通过。23日,国内首单房企租赁住房类REITs、首单储架发行类REITs——中联前海开源-保利地产租赁住房一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得上交所审核通过。

新派作为租赁企业、保利作为房企,都先后发行REITs成功了,这是强烈的信号,有了这个,房企做自持、做租赁,就有办法了。

当然,虽然有金融手段,还是要保证运营得好,否则以后再发行金融产品就没有支撑。

如果你持有的公寓、酒店、商业、产业园本身不能赚钱,那么一切金融产品都是空中楼阁。

三、对开发商实力提出极高要求,逆袭基本不可能实现了

上面所说的2条,除了减少交易之外,对开发商的实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对开发商实力提出极高要求的,还有其他一些拿地规则。比如上海使用多次的“招标+拍卖”机制。

规定:当土拍竞报申请房企超过3家时,则先招标,通过经济实力、技术资质、项目经验等评选出综合实力最强的3家;而后这3家房企走拍卖程序,决定最后买家。

根据相关规则,只要有大房企去参与,非上市房企,50强以后的房企,没有做过装配式、绿色住宅项目的房企,基本都没戏了。

综上所述:

没有很强的资金实力、运营能力,在2017年尚未做到一定规模的房企,以后再想逆袭,基本上不可能了。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都会有疑问,如果快周转不能做了,传统的模式衰落了,那么,地产人未来到底可以靠什么赚钱?靠什么发展?事实上,中央已经为地产人指出了5条明路……

02

地产人走这5条路

未来将一片美好

中央指出了哪5条路?其实都藏在中央的报告里……

第一条路:满足客户的改善需求,造更好的房子

中央报告指出,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说,数量并不是不够,而是质量不够好、不够平衡。

就房地产来说,房子并不是不够,大部分家庭都有房子。只是有的房子在农村、有的房子在县城,有的房子太老太旧,住起来不舒服。

从2017年开始,在许多城市,改善需求都取代刚需,成为主要需求了。

当然,要满足改善需求,房企自己的产品能力必须要强。

造更好的房子,许多时候也可以是刚性的规定,比如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成都市成品住宅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2年底,全成都市只卖成品房。那么,老做清水房,不懂精装,没有相关标准的房企,就会出现困难。

第二条路:和政府合作做廉租房、微利房项目,自己做公寓等出租房项目

中央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多主体、多渠道,就包括各级政府的供给,现在很多房企开始做代建,政府代建项目是利润有保障也有稳定需求的好生意。绿城代建等都可以做这一块。

房企自己也可以做公寓等出租房项目,用上面提到的REITs等金融创新减少压力,加速变现。

当租赁成为一种主要需求后,其盈利能力可能会提升。

美国作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在次贷危机之后,能买房的人越来越少,导致了租金的持续上涨。

美国2016年4月份平均租金为1407美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6%。著名租房网站Zillow说到2017年4月,美国整体租金再增长1.75%,平均达到 1431美元。

2006年到2013年,华盛顿的租金中间价格七年增长了21%;纽约增长了12%。

中国现在的租赁房许多比较零散、粗糙,通过改进、规范管理,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万科在9月就进入深圳玉田社区,对这个曾经的城中村进行统一租赁和运营管理的尝试。这也是一条新路。

第三条路:做产业地产,工业园、农业园、高新园区、商住产一体化等等

中央报告提出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其中有个词是大家熟悉的,那就是“城镇化”,城镇化率,一直是和地产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城镇化率不到75%左右,地产的高速发展就不会结束。

那么,“城镇化”如何和别的关键词同步发展呢?当然是产业和地产融合,将来可能会出现很多高新企业主导的项目,地产人根据他们的需求去做开发。

第四条路:在都市群里做特色小镇,做城市运营,捞取长期红利

中央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也就是说,不能光做大城市,要做城市群,特别要做小城镇。特色小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热点。和地方政府合作,做城市运营,虽然获取红利没那么快,但是是长期的,可持续的。

第五条路:和群众一起赚钱,包括买不起房的群众,“财产性收入”大家红利均沾

中央报告提出要“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中央报告也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也就是说,指望调控放开,通过炒房来获取“财产性收入”是不现实的,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大会期间也强调“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松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那么,不炒房如何获得“财产性收入”?现在看起来租赁REITs的发行,等等,应该都是可以尝试的。

03

“慢钱”不是你想赚就能赚的

需要长期积累的能力和实力

来换取地方政府和资本的认可

这5条路里,产业地产、特色小镇、城市运营、长租公寓等等赚“慢”钱的路,未来可能会逐渐成为主流。

但是,这些路不是你想走就能走的,需要长期的积累。

前10强之外,其他的房企可能都得认真想想自己有什么能力。

为什么呢?比如说城市运营,要和地方政府一起做,如果你没有成功案例,历史上没有做过,地方政府可能就不会选择和你合作。再比如说,如果你做长期运营,需要钱,资本方一定是看你的能力如何,过往表现如何,才会考虑要不要把钱给你。

而能力和信任,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拥有……

一、运营能力光靠砸钱、挖人很难拥有

以协信为例,其和清华、绿地都有合作。协信能打动合作方的最核心的能力,是商业、产业地产的运营能力。

运营能力到底是什么?背后是什么东西在支撑?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如果单就商业运营方面的积累来说。协信有600人的商业运营团队。

如果是一个已经建成的购物中心,协信可以迅速把它的的定位、商业价值、价值评估做出来。如果是一块地,协信有140多个设计研发人员,相当于一个中等的设计院,可以迅速完成设计定位。

协信的团队里7、8年及以上工龄的人很多,有长期的积累,对每个城市的商办产品习惯和特点也有研究。

运营能力是否能通过砸钱、挖人来获得呢?

从历史来看好像很难。某代理曾经花了非常大的代价,从各大行挖走了40个人,集中做商业运营、咨询等等,但最终没能形成优势。

为什么呢?

协信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合起来,又要水土服,又要能力强。如果从0开始,虽然挖了人,但是背后的系统不可能全复制过去。

所以,运营能力是一个人力资源、公司制度、习惯配合、经验积累的混合体,很难通过挖人、砸钱直接获得。

二、城市运营市场,注定是一个有限竞争的市场

特色小镇、城市运营,有些类似,就是一家房企在一个比较大的区域长期经营,在这个区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获取长期红利。比如中国金茂已经将“城市运营”作为公司战略。

下图是金茂的长沙梅溪湖项目前后对比。

金茂觉得,城市运营是一个有限竞争,因为做城市运营的开发商必须满足以下一些条件:

❶ 能做一级开发,也能做二级开发,从二次开发里都能赢利。

❷ 对政府规划、城市未来有正确判断。

❸ 有战略眼光,敢做城市运营。

❹ 有运营经验,能运营商业、酒店、写字楼等多种业态。

❺ 有资金实力有信誉保证,有足够的资本和现金流来做城市运营。

而同时具备以上能力,又有成功经验的房企很少。所以金茂认为,城市运营是一个有限竞争,有实力和中国金茂竞争的,可能只有几家房企。而中国这么大,没有谁能做所有的项目,所以有相关积累的房企都将获得巨大的机会。

责任编辑:张瑶瑶 关键字:房地产行业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