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新型城镇化不是鼓励农民都进城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4-04-24 06:15 字号:T|T

摘要:今年3月,备受瞩目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落地,此次规划始终以“人的新型城镇化”为核心,对城镇空间载体的界定和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做出了系统的安排和部署,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做出规划。

今年3月,备受瞩目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落地,此次规划始终以“人的新型城镇化”为核心,对城镇空间载体的界定和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做出了系统的安排和部署,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做出规划。

3月25日,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在北京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建议,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以市场为基础配置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份名为《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的报告针对土地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城市融资、城市规划和设计、环境、地方政府治理六大领域提出了建议。

针对“钱从哪里来”这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报告建议,应改革财政体制,设置不动产税,提高城市服务价格,扩大地方财政收入基础。在中央政府建立的明确框架内,应允许地方政府直接举债。

“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我们国家来说,新型城镇化是个崭新的课题,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奋战在基础建设一线的企业高管们,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思熟虑的观点。近日,就新型城镇化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在项目建设、投资领域、特别是BT模式方面有较成熟研究的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王立平。

新型城镇化不是鼓励农民都进城

王立平认为,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应该是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充分调动广大市县乡镇各级干部的智慧、创造力和积极性,依靠广大基层农民群众的艰苦劳动,通过投融资启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

王立平说,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以发展城镇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市县城镇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建设、环保医疗、住房教育、垃圾污水处理等为主题,以缩小市县乡与大中城市差别、提高广大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尽快奔小康为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差别不是逐年缩小而是差距越来越大,因此,现在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正逢其时。王立平举例说,如果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国内一线城市与世界大都市的差距有一二十年的话,那我国的市县及以下城镇特别是农村建设,落后发达国家至少有三五十年甚至更多,所以“十八大”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非常重要。但王立平认为,搞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鼓励农民进城,因为鼓励农民进城解决不了中国几亿农民的“安居”和“乐业”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搞好县城、村镇道路、环保、卫生自来水、医院、学校,包括公园绿地,古时中国就有田园生活,如今,这样的田园生活正日益遭到破坏。去过国外旅游的人们会看到,现代发达国家的农村风景如画,小城小镇舒适惬意,城乡差别很小。

几千年来,农村向城市转移,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发展趋势。这一转移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甚至可以用市场的手段进行调整,但不可操之过急,人为地跃进。王立平认为,看问题不能只看到一面,要看不到另一面,不要看到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农民愈来越少,就认为中国能将七八亿农民变成市民。要看到七八亿是什么概念,比美国和欧洲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只看到农民进城可以带动消费,没看到农民进城需要成本,不仅农民自己有较大的经济负担,政府也需要承担主要的经济成本。

王立平说,他研究过农民进城的问题,如果在乡镇解决农民的生活质量问题,农民政府各掏5万至10万元就能基本解决问题,在县城估计30万元至50万元,在地级城市需要50万元至100万元,如在广州可能200万元都无法解决问题。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个非常好的命题,关键是如何去解题。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农民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