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辉:房价“暴跌论”兴起是把新一届政府看简单了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日期:2014-02-24 10:44 字号:T|T

摘要:上世纪初叶,当国门大开的中国被欧美各国看作绝好的商品倾销地时,他们忽略了这个庞大国家的地域性特征和自控潜力;暗流涌动的今天,在两会召开的前夕,“暴跌论”的悄然兴起表明有人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逻辑看简单了,也把新一届政府看简单了。

春节之后,从未消失过的房价“暴跌论”随着部分媒体的推波助澜而继续发酵,占据了各报纸和网站的醒目位置。人们关注的核心只有一个问题:“2014,房价是否真的会暴跌?”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对此表示,归结目前支撑此类“暴跌论”的几个基本论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1月多地楼市成交量腰斩;二是,地产业界多位开发企业大佬说“不妙”、“不乐观”;三是,温州等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四是,银行收紧银根;

对此,胡景晖认为,用此类现象进行预期判断,进而认为房价就会“暴跌”目前难以服人,“不妙”不能简单地等于“暴跌”。胡景晖表示,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将由之前的以“抑需求”为主,转向在“抑需求”的基础上,力促楼市供应,在“增供应、抑需求、加快长效机制落地”的情况下,2014年的房地产市场将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具体表现为房价涨幅趋缓、整体趋稳,交易总量与2013年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减少。

1月楼市成交下跌=暴跌?

每年的1月-2月间,因天气转冷、节假日密集等原因,通常是行业淡季时间。

淡季能淡到什么程度?略举几例:分别以一线城市北京、二线城市石家庄、三线城市唐山为例:

这三个城市1月商品房的成交量上月环比中,除了唐山2011年1月为增长78%以外,均为不同程度的下跌。这说明1月成交量下跌是较普遍的常态,而其中下跌超过50%的情况也多次发生。

事实上,纵观过去历年的年度成交量数据,在全国大多数数据可检测城市,每年的1月和2月楼市成交量下跌乃是常态,2月份成交的数据往往是各城市全年交易的最低点,往往能达到年度成交月峰值的50%以下。

因此,胡景晖表示,2014年1月前有元旦,后有春节,因此以1月楼市成交量大幅下跌作为“暴跌论”的数据支撑,基本上属于缺乏市场常识的表现。

“不妙”、“不乐观”=暴跌?

2月10日,王石在新书《大道当然》的记者见面会上,在被问及对2014年地产市场的看法时表示:“14(2014)年的(房地产)情况非常不妙。”,并很快止住了这个话题。

在之前的1月21日,华远董事长任志强也表示:“今年第一次提出‘风险’二字。”

无独有偶,不久前万达董事长王建林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两年之内,除了十个左右的热点城市,全国无需调控。”

业界开发企业的大佬们关于2014年的预期普遍显示出“不乐观”。

“不乐观”是否等于“暴跌”?胡景晖表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至今,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已近尾声,这一点在经历了数年来的争论之后,目前已经形成了共识。“后开发时代”的房地产行业,面临自身的调整期势所必然。业界大佬们对2014年地产行业的“不乐观”可以说表现出了他们对行业变革的忧虑,但却不能简单地等于房价的“暴跌”。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暴跌房价政府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