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挥金欧洲买房 分析称欧洲政策是帮凶(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布日期:2014-01-07 06:19 字号:T|T

摘要:海外,尤其是中国买家在伦敦市场可享有一些有利条件:海外买家持有及转手房产数量均不设限制;人民币兑英镑的汇率优势可使中国买家节省近三成的购房成本;按照目前的规定海外买家无需支付房产税、资本利得税(增值税)等。

新年伊始,中国各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发布海外购房的消息。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于2013年年底与黑石集团达成协议,以8亿英镑(约合76亿人民币)从后者手中购入位于伦敦西部的一处大型商业物业——奇斯威克园区。几乎同时,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公司斥资879万欧元(约合7000万人民币)在法国巴黎购买房产,作为公司在欧洲业务拓展机构。这是茅台首次在海外购进房地产。而早在4个月前,中国平安以2.6亿英镑(约合25亿人民币)买下了英国伦敦地标性建筑劳合社(保险交易市场)大楼,这是保险投资新政放宽海外投资渠道后,保险资金投资海外不动产的首例。万达集团在2013年6月更是投资7亿英镑(约合67亿人民币)在伦敦核心区建设超五星级的万达酒店,这栋新建筑还将刷新西欧的高度记录。

为何伦敦成了中国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过去几年,欧债危机导致该地区不动产价格大幅下跌,很多人甚至以为,这几年欧洲不动产价格达到历史底部,以后再也不会遇到。此外,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催化下,中国投资者开始更多地将目光转向海外住宅市场。而英国伦敦、巴黎等欧洲一线城市以其适合居住、回报稳定和服务完善等特点,成为海外住宅投资热门目的地。”美亚置业和上海陆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欧洲政策亦成“帮凶”

露西8年前就在伦敦从事移民中介事务,目前主要帮助来自俄罗斯、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人前往英国移民、留学、投资房产等业务。在她看来,金砖国家的投资者是欧洲各国房价飙升的主要“推手”。

翻阅福布斯历年富豪榜时,你就会轻松发现,新兴市场的“造富”速度非常惊人。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上,全球排名前1000的富豪名单中,来自中国的富人占到158位,而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分别贡献了94、59、33位。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发布的《2013年世界投资报告》数据,金砖五国对外投资量在2000年仅为70亿美元,而到2012年,对外投资量已经翻了20倍至1450亿美元,其中,中国(不含香港)和俄罗斯分列第三和第八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4年,金砖国家经济将对全球增长率贡献62%,而传统七国集团(德国、加拿大、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日本)的经济增长仅贡献13%。

专家预测,从传统移民及子女教育再延伸到资产保值和增值,伦敦房价还会持续被海外投资者推高。过去15年,英国平均房价已上涨了177%,而伦敦的房价增幅更是高达276%。另外,相比中国30%至50%的首付规定和较高的贷款利率,海外住宅的首付金额最低仅为25%,贷款利率也较低,后期升值空间也较为可观。

除了保值空间外,中国买家投资伦敦房地产还可享受一些有利条件。比如,海外买家持有及转手房产数量均不设限制;人民币兑英镑的汇率优势可使中国买家节省近三成的购房成本;按照目前的规定,海外买家无需支付房产税、资本利得税(增值税);海外买家可申请购房贷款,利率低至3%;租赁市场表现强劲,租金收益率高;大部分房屋可拥有永久产权或长期租赁产权;完善的法律、税务及简单便捷的购房体系,使海外投资者在国内即可轻松购买伦敦物业。

“增税”拦截不住

炒房者的热情让欧洲各国政府又爱又恨。为了阻断楼市过快上涨,英国财长奥斯本在2013年12月发布的《秋季报告》里提出,向外国购房者征收资本利得税,征收对象为在英国出售第二套及以上房产的海外投资者。分析人士担心,这项计划会对整个英国,特别是伦敦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

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多家从事国际房产投资的公司了解到,增税措施基本上不会对投资英国房产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英国市场的并购交易额超过37亿美元。

露西也认为,税收在移民和投资房产问题上几乎没什么影响,从李嘉诚布局欧洲就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投资潜力有多大。被尊称为“李超人”的李嘉诚就像是一个风向标,往往预示着经济趋势和财富方向。投资专家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失宠,而英国等欧洲资产处于低点,正是企业家“逢低西进”的良机。

媒体热议,李嘉诚出手国内资产并腾挪出巨额资金就是在为开拓欧洲市场作铺垫。其实,李嘉诚的欧洲布局早已开始。早在20世纪90年代,李嘉诚就花80多亿港元收购Orange公司;7年后,以1000多亿港元卖给一家德国钢铁公司,利润高达千亿港元。“低买高卖”一直是他投资的一大特点,而目前欧洲资产价格相对偏低,多国急需大规模外来投资提振经济和缓解现金流,所以,和李嘉诚一样,很多商人都怀揣热情打算抓住这次“低价买入”的好时机。

到目前为止,李嘉诚旗下公司已经控制英国大约25%的天然气、30%的电力和7%的供水,以至于英国媒体都惊呼,“李家要买下整个英国!”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帮凶豪客中国房地产市场炒房者欧洲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