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是符合规律的经济现象(2)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3-11-13 11:58 字号:T|T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财政收入增速呈现下滑态势。这是当前与我国经济形势变化相伴生的一个热点问题,关注多、议论多,需要我们以新的理念和视角深入研究、正确看待。

上述的分析,都是基于公共财政收入的数据、在一般预算口径的基础上做出的。更全面地看,我国公共财政收入或称一般预算收入并不等于全部政府收入,政府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险预算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以2013年的预算数字计算,在包括上述全部四类预算收支的盘子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所占的比重仅为65%上下。这意味着,对于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影响的分析,应拓展至包括四类收入的全口径政府收入层面作宏观分析。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险预算收入为例,今年1—6月份,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210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870亿元,增长38.6%;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2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这两类收入较之于同期公共财政收入10.8%的增幅,分别高出27.8和4.8个百分点。可见,如果对包括四类收入在内的全口径政府收入作通盘考虑,当前的财政形势谈不上严峻。

换一个角度,跳出自我纵向比较的局限而放眼全球作国际横向比较,还可以进一步印证我们的认识。从2012年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看,OECD国家如澳大利亚为8.54%、法国为5.85%、德国为5.59%、日本为2.1%、英国为0.54%、美国为5.21%、葡萄牙为-12.54%、西班牙为0.6%、意大利为2.47%。新兴市场经济体和我国周边国家(地区)如印度为0.04%、俄罗斯为0.03%、新加坡为-2.16%、中国台湾为2.65%。这些数据说明,当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速明显高于国际一般水平。将8.1%的财政收入增速放在世界范围比较,完全可以视作一个较好指标。

“过紧日子”即“过正常日子”

在经历了长达近20年的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之后,伴随我国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财政收入的增速也在换挡,回归正常轨道。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掉一些具有必然性。当前所说的财政要“过紧日子”,其实是从此要“过正常日子”。我们只能也必须以“过正常日子”的理念和思路承受财政收入增速换挡的压力,妥善做好下一步的财政收支安排以及相关财政政策布局。这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鉴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已发生重要变化,更鉴于政府支出规模过大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稳定既有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占GDP的比重无疑是必要的。这意味着,各级政府不仅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且即便是必需增加的公共投资支出,也要在吸引民间投资的同时,主要用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

鉴于经济结构优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既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又是今后的重要潜力所在,更鉴于化解产能过剩、解决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无疑是必要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摒弃以扩大政府投资和建设支出换取经济增长的思维定势,进一步向民生领域支出倾斜。

鉴于我国当前财政收支面临的压力与现行政府预算管理格局的不规范密切相连,更鉴于“公开透明规范完整”已成为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及其机制无疑是必要的。这意味着,下一步的财税体制改革必须正视并突破主要来自政府内部的既得利益格局的阻碍,下决心把实行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落实到位,以财税体制改革所释放的巨大红利减轻和化解财政收支压力。

鉴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运行框架已做出重要调整,更鉴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在于“稳”,并以此稳定市场预期、释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坚定信号,所以,面对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的“双换挡”,我们必须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稳定,为市场的自我调节留足必要空间、提供有利条件,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财政经济经济现象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