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莹:货币政策不会成为刺激经济长期方式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和讯网 发布日期:2013-11-08 15:17 字号:T|T

摘要:货币政策不会成为刺激经济的长期方式,只是稳定经济的短期手段。在经济结构调整仍不到位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央行也一直在通过“锁长放短”的方式,回收长期流动性,稳定短期流动性。

经过了前两周的大幅回调后,本周沪深两市,特别是创业板都有超跌反弹的迹象。从短期因素来看,三季报低于预期的影响正逐渐减弱;央行本周连续的逆回购操作,市场对流动性紧张的担忧也大为缓解;而对经济增速和改革的不乐观情绪,也随着市场的短期剧烈下跌得到一定的释放。所以短期内,市场进一步下跌的风险有限。

本周,最值得关注和期待的事件便是周末举行的十八界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的意义重大,近几天,中央高层也多次对外发表重要观点,为改革吹风。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经济形势报告,从这个报告中,我们有几下几点初步的体会:

一、中央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困境和解决方案有着清晰的认识,对深化改革的路线非常坚定。这有利于稳定市场对改革会落实不力的担忧,增强市场信心;

二、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是唯GDP是从。以后,是以就业为中心。就业目标是国外成熟经济体的经济核心。中国以此为据,意味着执政思想,执政方向的务实转变。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得到肯定,经济结构的调整会得以持续深化;

三、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简政放权,市场化,鼓励民资发展就势在必行,特别是鼓励民资的态度,近期张高丽副总理在五省经济座谈会上向地方政府也进行了明确的表态。这有利于稳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四、货币政策不会成为刺激经济的长期方式,只是稳定经济的短期手段。在经济结构调整仍不到位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央行也一直在通过“锁长放短”的方式,回收长期流动性,稳定短期流动性;

五、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进行转变,发展GDP的任务更多的交给市场,政府的投资方向,也会从以促进GDP为目标,转变为以托底民生,改善民生为目标;

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表达出来的思想还有很多,值得仔细研究。经过本周十八界三中全会后,经济发展的思路,政府、市场的关系或会得到更清晰的确认。在这个时点上,虽然我们没必要太盲目乐观,但也无需对市场过分的悲观。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李克强郑莹货币政策三中全会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