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向左 一个向右 李嘉诚和新鸿基为何背道而驰?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地产中国网 发布日期:2013-09-11 11:14 字号:T|T

摘要:一边是新鸿基218亿买地王,一边是李嘉诚60亿卖写字楼,近段时间,两家港资地产大鳄在上海房地产市场作出了背道而驰的举动。

一边是新鸿基218亿买地王,一边是李嘉诚60亿卖写字楼,近段时间,两家港资地产大鳄在上海房地产市场作出了背道而驰的举动。

9月5日,长江实业董事郭子威就李嘉诚抛售香港与内地资产一事接受本网记者采访,回应称长和系出售广州、上海等地资产只是正常的资产腾挪,中国GDP增速至少会保持在7%以上,仍有投资价值,因此长和系不会退出中国市场,“撤出内地”一说系过度解读。

不过他同时也表示,目前国内市场的竞争已十分激烈,而近期李嘉诚所投向的欧洲市场,相对来说竞争还没这么充分,所需资金也没有那么多。且从未来的投资回报率看,欧洲的机会更多。

李嘉诚向左,新鸿基向右

近一个多月,李嘉诚旗下长和系在香港、内地相继抛售410亿港元资产,包括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和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停车场,而其上半年在欧洲却砸下248.7亿港币完成四宗并购,有媒体称李嘉诚此举乃弃港投欧。

盛世太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立民认为,李嘉诚抛售香港资产的原因,“撇开一些市井猜测不说,深层原因应当是因为香港经济进入了一个滞胀期,缺乏实质性增长,而是虚涨,李嘉诚对香港的情况相当了解,从而做出了及时抽身的判断。”

此外,其卖掉百佳,或是因日用消费品零售行业受通胀影响很大,而美国明年不再推行QE(量化宽松)政策,全球资金环境将会收紧,出现利息和通胀竞赛的局面,这对于百佳来说是个不利因素。

陈立民透露,“李嘉诚出售的两个内地项目,一个在广州,属于经营效益很低,管理得比较差,再不卖掉会烂掉的项目,而且所在的老市区也已经不是广州发展的重点区域,升值空间很低。”但是在上海的这个项目,则是陆家嘴核心区域非常优秀的办公项目,这个项目因何卖掉则未可知。

不过陈立民说,或许这正是代表了李嘉诚对内地楼市风险的预判,“像李嘉诚这样庞大的商业帝国,卖资产肯定不会摸顶,会给下家留足生存空间,而且,李嘉诚眼里的时间跨度和普通商人不同”,陈立民表示。他还补充道,持有物业不是李嘉诚最擅长的领域,长和系的大部分项目是滚动式开发的。

相反,欧洲的经济已经到底。“李嘉诚买的不仅是地产,还有公用事业,这是欧洲经济命脉,也是平时外人想进都进不去的一个领域,现在则唾手可得,自然机不可失。”陈立民说。

长和系的企业管理框架也为李嘉诚投资欧洲造就了便利。“李嘉诚的帝国早已脱离了传统华人家族企业管理结构,采用的是相对现代化、职业经理人化的管理模式,其视野比较国际化,这也使得其面临国际投资机会时能迅速出击。”陈立民分析说。

然而,在李嘉诚抛售香港内地资产改赴欧洲之时,9月5日,另一家香港地产大佬新鸿基则以217.7亿元天价拿下了上海徐汇区地块,不仅刷新上海总价地王纪录,也成为全国总价第二高的地王,仅次于2009年出让的广州亚运城地块。

李嘉诚的变现与新鸿基的下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何两家公司在同一个城市作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

对于新鸿基刚刚拿到的徐家汇地块,有资深业内人士分析称,该地块运作资金近400亿,资金量需求大,对产品的要求也高。虽然地块有稀缺性,甚至绝版,但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近来内地火热的“地王”地块,如北京孙河地块、上海徐家汇地块、北京农展馆地块,均不见长和系的身影。

陈立民认为,对于新鸿基而言,其在上海有很成功的开发经验,颇受欢迎,且持有型物业也是其擅长的领域。此外,新鸿基是比较典型的家族企业管理架构,该公司的业务也更倚重于香港和内地市场。

坊间还有消息称,新鸿基对于如此庞大体量商业地块的整体操控能力更强,更能耐受较长的回报周期,因此新鸿基拿地是当地政府乐见的,为此,另一家曾经有意向、并已筹款300亿的上海本地企业拱手相让。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李嘉诚新鸿基王石孙宏斌背道而驰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