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地方政府靠卖地还债 房价难下跌(3)

扫描到手机 土地市场 来源:华商报 发布日期:2013-07-22 07:39 字号:T|T

摘要:专家说,在债务压力面前,地方政府更加依赖土地财政,房价就难以下跌,对民生投入也有影响。

>>解决之道

透明化是管住滥发债第一步

“地方政府发债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种方式,但在全面推广之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目前地方债的最大问题是债务不透明,“你要把债券卖给我,但却不让我看账本,谁敢买?”

地方债究竟有多么不透明?从审计署与银监会给出的不同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数据就可见一斑。不仅仅在债务总额上说法不一,对于普通人即便是各级人大机关而言,地方债务的详细信息也常常是“雾里看花”。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教授俞光远表示:“对地方政府而言,地方债务现在一般不放到预算里,基本没有列到人大审查的范围。政府在操作中,不跟人大汇报,只是讲了年终有多少赤字,有赤字就要弥补赤字,就得发债。”

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透明和强制力的信息披露机制,地方债务只有一本大账,而缺乏明细,黑暗滋生腐败,阳光化成为地方债务市场化的当务之急。

“你不给它发债权,但实际上它已经有债了,私底下发得乱七八糟,也没有任何监督。与其让它暗箱操作,不如拿到台面上,给它发债权。但要有一定的范围、限度,才能够控制住。给了权限后,要加强监督。”俞光远说。

>>长远之计

搞好中小企业为经济造血

专家指出,发债转型毕竟还在未来,目前大多数城市应该尽快通过招商引资,做大实体经济以渡过难关。“虽然痛苦,但这是必由之路。”

“目前最大的风险倒不是未来如何,而是地方债是否可持续。因为借债总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以后还要借,就必须找到一个可以持续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款保证的机制。”马光远表示,“这一机制仅靠地方财政,是很危险的。至于实际的未来风险如何,取决于能不能下决心摆脱地方土地财政的依赖,如果摆脱不了,风险无疑是较大的。如果能有一套解决方案,使地方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搞好实体经济,风险就不会很大。”

“对于仍能较快增长的地方经济而言,债务规模本身无论是10万亿,还是20万亿,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实体经济造血功能够强、中小企业生机勃勃,还债就有保证,但如果一股脑寄托于土地财政模式,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最坏的选择。”马光远说。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地方政府地方债务实体经济土地财政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