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招拍挂十年地价攀升 土地财政成楼市顽疾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日期:2014-09-05 07:35 字号:T|T

摘要:如今距离“8·31大限”已整整十年,这期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飞速发展,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在招拍挂制度下,高地价、土地财政等问题成为楼市顽疾。现在该如何解决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困局呢?

“招拍挂”十年:土地财政从狂热到冷静

2004年3月,国土资源部、监察部联合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即“71号令”),要求在2004年8月31日之前,各地不得以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用地。从2004年8月31日起,所有经营性土地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化方式公开竞价出让。这被称为“8·31大限”。

“8·31大限”是土地交易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节点。梳理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史,这一事件的意义几乎等同于房改,并被认为是开启楼市“黄金十年”的一把钥匙。

如今距离“8·31大限”已整整十年,这期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飞速发展,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在招拍挂制度下,高地价、土地财政等问题成为楼市顽疾。现在该如何解决房地产市场面临的困局呢?

8月20日,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华嘉胡同地块迎来现场拍卖。经过长达193轮竞价之后,这宗地块被华融以总代价74.6亿元竞得,折合楼面价为6.34万元/平方米,溢价率达110.14%。在房屋、土地市场双双低迷的背景下,这宗高价地的出台引发广泛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招拍挂制度进一步挖掘了土地价值,创造出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成为房地产业“黄金十年”的重要推手,但同时引发高地价,以及土地财政依赖。在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逆转的情况下,招拍挂制度的价值将面临重估。

“招拍挂”模式下地价攀升

“就这宗地块的位置而言,6万多的楼面价其实并不算贵。”针对北京华嘉胡同地块,京城某房地产开发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与去年成交的农展馆地块相比,前者的价格甚至可称得上“便宜”。与外界诟病的“高地价”不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地块的成交价格颇能体现该区域的价值。

上述开发商表示,只有在更加市场化的招拍挂制度下,土地价值才能被充分挖掘。这也是土地交易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之一。事实上,“71号令”中,还有关于及时缴纳土地出让金、两年内不开发将被收回等规定,这对于土地市场的规范大有裨益。

“土地价值的挖掘,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市场公平准入的前提下。”一位接近国土资源部的专家表示,市场化改革之前,国企占据房地产行业主要地位,他们通过划拨和协议的方式获取大量土地,并对市场形成一种相对垄断。但在“8·31大限”之后,土地市场有了一个更加公平的准入平台,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土地价值也得以攀升。

近几年来,北京的土地交易中,经常出现多家企业、甚至十几家企业争抢同一宗地块的现象。上述专家表示,在“8·31大限”之前,这种情况甚少出现,土地交易多以更隐蔽的划拨和协议方式出让,不少城市甚至尚未建立土地交易市场。

该专家表示,获取土地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第一步。因此,土地出让的市场化改革,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市场化走出重要一步。随后十年间,房地产业迎来发展迅速的“黄金十年”,大量民企迅速崛起,一些央企也趁机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土地招拍挂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攀升土地财政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