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伟:“圈地”是政策因素驱动(2)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观点地产网 发布日期:2013-06-20 10:26 字号:T|T

摘要:表面上看,在多因素驱动下,大规模“圈地”可以对于以上不同主体来讲储备更多的后备发展资源,但是,大规模“圈地”的现象的势必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与结果。

表面上看,在多因素驱动下,大规模“圈地”可以对于以上不同主体来讲储备更多的后备发展资源,但是,大规模“圈地”的现象的势必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与结果。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

第一、土地资源短期内成为少数利益集团圈地谋利的工具,造成一些土地资源出让而不开发,导致土地资源的闲置、浪费。

第二、尽管“以租代征”农地明令禁止,但是,部分地方政府伙同相关企业以“以租代征”、低价征地等方式仍然圈占大量农地,直接在农地上进行工厂开发区、园区建设。后期却由于招商运营能力、市场经济环境等因素导致这些开发区难以盘活,反而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拖累,造成更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第三、各地方为了争夺政策红利,利用各种政策“圈地”,这样地方政府就可以在开发区名头之下享有更大的土地支配自住权,这样地方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局就可以以此和其他城市争夺产业优势资源,这样,势必会造成城市之间同质化的竞争,以摊大饼模式建设开发区,最终导致定位重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

第四、部分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在缺乏产业导入与支撑的前提下出台新的产业发展规划,以此为基础开发开发区、园区、产业新城。但是,实际操作上中小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更多的只是以开发区、园区、产业新城为名直接进行房地产市场开发“造城”,“加快”所谓城镇化进程。这样,“被城镇化”导致市场供应没有办法顺利去化,或者卖出去的房子由于配套不全等原因没有人居住成为“空城”。“被城镇化”与“空城”导致三四线城市面临比较大的市场风险,缺乏产业与配套的“被城镇化”势必也会助推这些城市面临崩盘的风险,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面临处理的问题。

因此,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以工业园区、产业园、集中区等名义违规设立开发区、随意圈占土地、扩大开发区面积、擅自出台优惠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和倾向。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改。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也是针对“圈地”现象的具体整理措施。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圈地政治驱动圈地政治因素驱动土地市场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