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住建局:“李嘉诚儿子可申请保障房”系误读(2)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日期:2013-05-27 07:34 字号:T|T

摘要:深圳住建局工作人员称“只要符合条件,李嘉诚儿子也能买”。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深圳为什么要将900多套公租房转为经适房?到底该如何理解深圳所谓的“李嘉诚儿子可申请保障房”?

深圳保障房“公改经”事件引起市场关注,起码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中,繁多的保障房种类让老百姓一头雾水。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限价房、商品房……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关系又该怎样理顺?

我国的保障房建设要追溯到1998年,仿效香港“公屋”和“居屋”的保障房模式,出台了针对中低收入和特定住房需求群体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前者只租不售,后者只售不租。但韩世同介绍,这种模式很快便遇到了问题。

韩世同:早期时候覆盖中低收入的,后来一些地方执行不严,开宝马的也买等等现象。后来政策调整压缩到只针对低收入的,其他都给市场去解决,到2007、08年那会儿发现只交给市场也不行。

之所以不行,一是保障房和市场价格体系脱节严重;二是政府保障能力有限,只针对“低收入”人群的保障也难言“公平”。

韩世同:廉租房在很多地方租金标准低到每个月1块钱一平米;经适房一般都是每平米三四千,建造单位只有3%的利润,市场上价格已经两三万;显然和市场价值背离很大。这两类都是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如果完成对中等偏低收入,一方面政府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和市场上利益诱惑差距太大,也会导致很多人铤而走险。后来就探讨推出了公租房和限价房。

相比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限价房同样在房屋面积、销售转让等方面加以约束;不同的是,公租房和限价房针对广大中低收入者,申请条件更宽泛,价格进一步跟市场接轨。

眼下,我国各地保障房环境情况和困难各不相同,一些地方甚至同时存在这四类保障房。但韩世同认为,理顺保障房体系不必操之过急,按照各地的实践经验,时机成熟时稳步推进。

韩世同:可以这样设定:廉租房管(收入)最底层;公租房管次低的;经适房是中等偏低的;限价房是中等偏高的;其他中高收入属于市场调节的。像广州,这四类房屋管理办法同时存在,将来条件成熟时再合并。否则现在公租房、限价房没有全国性的标准,操作执行各方面全面推动,还有很大困难。

(原标题:深圳"李嘉诚儿子可申请保障房"系误读 业内详解四类保障房)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李嘉诚保障房深圳保障房转型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