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住房公积金缴存额存差异是正常合理的(4)

扫描到手机 置家关注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日期:2013-01-17 08:35 字号:T|T

摘要: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近期人们对公积金缴存额的不平衡多有批评,您认为目前不同单位缴存额的明显差异是否合理?

《 经 济 参 考 报 》 : 很 多 人 呼吁,针对目前公积金结存额较大的现象,应当拓宽公积金投资渠道以实现保值增值;还有声音建议让公积金入资本市场赚钱。您认为这些意见正确吗?

陈淮:目前公积金存在着近万亿的余额,但即或如此,公积金也不需要通过投资来保值增值,或者说 不 应 当 把 保 值 增 值 作 为 管 理 目标。

讲个经济学常识。养老基金一定需通过投资来保值增值。因为人们 缴1万 元 , 将 来 可 能 需 领2万元。为什么呢?因为通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和人活得越来越长。而公积金不是。人们缴1万元,退休时就退还缴存人1万元,不会因房价“通胀”而多退1分。因此公积金不需以什么“保值增值”为管理目标。由此决定,公积金也就不需要什么“拓宽投资渠道”。公积金的基本功能是为老百姓满足住房需求提供互助性保障,其管理目标应当是尽量多地贷给有合理需求的缴存人,而不是积攒起来获取投资收益。此前媒体称,证监会已委托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进行住房公积金投资A股市场方案的研究工作。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政策趋向。政府没有权力拿缴存人的私人资产去投资;公积金是存多少取多少,也不需要通过投资资本市场去实现“保值增值”。如果公积金有过大的结余,那政策需要研究的是如何拓宽公 积 金 的 贷 款 渠 道 , 是 怎 样 更 合理、更安全地把钱贷放出去,而不是什么“拓宽投资渠道”。

公 积 金 并 非 不 可 以 有 投 资 收益。贷款人支付的利息就是公积金的 投 资 收 益 。 但 值 得 大 声 疾 呼 的是,缴存人缴纳公积金从来不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而是为了实现工薪阶层的社会化互助。有些人热衷于公积金投资,这种想法恐怕是把公积金当成了“唐僧肉”,是在打这个投资收益的算盘。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思路。

《经济参考报》:在讨论中,也有对公积金制度持否定意见的声音,认为与上世纪公积金制度最初试点时相比,如今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公积金制度已难以 适 应 当 前 需 要 。 这 个 意 见 可 取吗?

陈淮: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公积金是一种住房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工具。不能适应需要的是起步和发展过程中,在制度设计上的粗糙和不完善,而不是公积金制度本身。

现行公积金制度的不完善主要是 四 个 方 面 。 一 是 覆 盖 面 远 不 充分。别说农村居民无缘享受,就是城镇职工,目前的覆盖面也只达三分之一略强。二是前面提到的互助性、区别化未能得到充分体现。三是管理体系不完善,不仅运行成本高、效率低,而且违规违法事件、风险流失事件也时有发生。四是垄断部门、既得利益群体利用设计漏洞侵蚀公共资源、偷逃税收。限于时间和篇幅,这个问题我们只能点到为止。

公积金制度也需要不断创新。我们前面提到的自助型保障政策就是一种创新思路。从国际经验看,自助型保障的典型方式就是设立住房储蓄账户,或者专门的住宅储蓄银行。在强制缴存、雇主配缴的公积金之外,缴存人可自愿开立账户,自愿缴存;政府给予这种自愿缴存的账户以个税减免的优惠政策,以此鼓励人们为满足自己的住房需求更多地承担责任。实际上在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体系中,除了救助型的保障房之外,自助 型 保 障 是 主 体 。 例 如 公 务 员 基金、教师基金等。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公积金差异专家公积金差异打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