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35位自然人集资建房 售罄后遭遇交付尴尬(3)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今日早报 发布日期:2012-12-25 10:46 字号:T|T

摘要:业主花了上百万元买的新房子却是“二手房”,因房产项目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开发商,已经竣工的房子未能及时通过验收,房子不仅无法及时交付,房子的产权证也一时难以办出来。

王先生告诉记者,当初从自然出资人手里购买这套别墅,主要是考虑价格比周边要低一些,比较划算。而由于价格优势,对面7栋小高层商品房还未开发就卖光了。

据了解,这35人当时购买土地花了3亿多元,比挂牌价溢出了一亿多元,而这幢楼盘的开发投入也达到2.7亿元,尽管如此,每位集资人除了可享受一套500—1000多平方米的别墅外,还可以参与该项目赚取的一亿多元红利。

记者多次联系出资人,但几经努力都成徒劳。尽管最后在一位业主的帮助下,打通了一位合伙人的电话,但对方一听是采访,便立即挂断了电话。

对银都花园项目的运作模式,永康本土的开发商意见很大。一位姓李的房产商面对记者时颇有微词。

“他们不仅逃避了政策的监管,税费方面的优惠条件也不是正规的房地产企业可以享受的,这种模式肯定会对其他正规房地产业形成冲突,如果这种模式被多人效仿,对正规的房地产业的冲击不小。”他说。

当地政府近期着手解决银都问题

银都花园35位自然人开发的商品房当作二手房买卖,没有开发门槛,无需向房管部门备案,不受监管,即使没有产权证就卖掉房子,也因为处罚细则的缺失,而不受法律约束,房地产管理法的相关条文被架空。这么一来,自然人开发商的管理漏洞就体现出来了。

浙江海浩律师事务所的吴伟清律师认为,以自然人自己建房,逃避了城市房地产相关法律的监管,容易使购房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购房户在利益受到损害后,维权的难度也较大。“如果自然人建房是自住的,那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拿来销售的,那就必须要到工商部门办理房地产开发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否则就涉嫌违法。”

记者从永康市政府获悉,针对银都花园项目,永康市政府已经出面协调此事,近期将组织专家对该楼盘进行验收,尽快为银都业主办理房屋产权证,预计半年左右就会全部办好。记者昨天得知,银都花园已经通过消防验收。

这些,对渴盼和纠结已久的银都花园业主来说,无疑是个好的信号。

 

 

责任编辑:王丹 关键字:自然人集资建房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