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鹿泉区打造“慢生活·休闲游”特色旅游目的地

扫描到手机 河北旅游 来源:石家庄日报 发布日期:2025-04-30 08:43 字号:T|T

摘要:石家庄鹿泉区明确慢生活·休闲游品牌定位,积极融入城市文旅事业发展,保留真山真水区域特色,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将和美乡村、休闲赛事、非遗传承、文化服务等多元优势融入文旅产业,实现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郝家赟 孟 然

2024年,鹿泉区明确“慢生活·休闲游”品牌定位,在积极融入城市文旅事业发展的同时,保留“真山真水”区域特色,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将和美乡村、休闲赛事、非遗传承、文化服务等多元优势融入文旅产业,实现全域旅游蓬勃发展。

丰富乡村休闲文旅业态

让“慢生活”成为心灵之栖

走进鹿泉区石井乡岸下村,古朴的石窑民居建筑和小巧精致的院子带来别样的休憩体验。岸下村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外在美,更在于它所营造的那种“诗意的栖居”氛围。“1314数字恋爱最美公路”“亲爱的院子”“山野中餐厅”“窑烤面包”等多个农旅休闲业态项目,让岸下村不仅成为了游客远离尘嚣、放松心情的理想之地,更成为了大家体验乡村文化、感受田园风光的绝佳选择。

近年来,鹿泉区聚焦基础设施、文旅服务、产业发展等方向,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让广大游客在乡村休闲旅游中更好地感受休闲“慢生活”。

保有和美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地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既保留村内有价值的历史要素,又避免了千村一面、同质化现象,留住乡愁,体现特色。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造提升,实现独村独美、各具特色,着力打造出岸下村、东土门村、谷家峪村等具有乡土风情和显著辨识特征的和美乡村。

提升和美乡村文旅深度。依托和美乡村建设,支持和培育乡村精品民宿,将民宿与乡野、乡土、乡俗、乡风、乡情等进行有效的串联和融合,着力打造岸下、荷莲峪、水峪、段庄等精品乡村游村落。支持发展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谷家峪香椿、鹿泉红薯、鹿泉苹果等多种农产品观光采摘模式收益明显。举办特色节日活动,提升旅游休闲体验的乡村供给侧吸引力,提升鹿泉乡村旅游品牌和知名度,以文旅深度体验留下客人久居。

规范民宿产业发展。制定《关于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动对旅游民宿的规范引导。组织民宿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鼓励和培训村民参与到旅游运营决策中,引进旅游、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大学生,提高运营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发掘培育“乡村网红”优秀人才,以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方式,讲好鹿泉乡村文旅故事,夯实民宿产业基础。

2024年,鹿泉区新建特色民宿35家,获评省级精品民宿4家,“小民宿”逐步成为“大产业”。

塑造休闲赛事文旅IP

让“轻运动”助力健康生活

迎春长跑、休闲骑行、公路自行车赛、半程马拉松……一项项群众性休闲运动在鹿泉逐步成为规范化、标准化、日常化的休闲赛事,2024年以来,各类赛事规模持续扩大,路线从依山傍水扩大到横跨鹿泉区商业核心区域,将鹿泉区文旅资源串联成珠。比赛期间,活动丰富多彩,市民群众在观看高水平赛事之余,还可以亲自参与大众组、娱乐组赛事,融入热火朝天的赛事氛围。群众广泛参与赛事活动还助力配套装备产业融入旅游消费中,形成“体育+旅游+消费+娱乐”的新应用场景。

近年来,鹿泉区突出“运动、休闲、度假”三大主题,聚焦户外骑行、登山徒步、健身长跑、冰雪运动等优势领域,持续高标准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引领“跟着赛事游鹿泉”新风尚。

融合发展特色品牌。依托山前大道、全民健身中心等场地优势,承办了河北省“和美乡村”乒乓球团体赛、“篮球赛争霸赛”、石家庄市第31届武术大赛等多项省市级大型赛事,进一步提高品牌赛事知名度。持续培育鹿泉特色赛事品牌IP,鹿泉半程马拉松、鹿泉公路自行车赛等多项赛事已经连续举办数届,成为鹿泉本地特色赛事IP,每年吸引超万名参赛者齐聚鹿泉,在运动中享受生活乐趣,感受城市活力。

化赛事“流量”为文旅“留量”。通过赛事活动路线将鹿泉文旅资源串珠成线,将非遗和农特产品等特色元素融入赛事中,沿途设置非遗展演和特色美食品鉴点位,让参与的选手和群众直观体验鹿泉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围绕“家庭式”参赛新特点,为参赛人员发放包含优惠卡、体验券等多种内容的“赛事大礼包”,助力“一人参赛、多人消费”新消费场景,提升赛事的综合效益和吸引力。

鹿泉区持续强化“体育+”融合效益,2024年共举办60余场赛事活动,吸引30余万人次来鹿泉观赛、旅游,以品牌赛事的成功举办提升区域消费和城市知名度,展现鹿泉“运动之城”“活力之城”的独特魅力。

打造非遗旅游精品线路

让“非遗美”焕发文化活力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土门关驿道小镇正在筹备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盛宴——“古驿簪花节”。此次簪花节既有传统非遗手工和布艺展示,又有更具现代特色的国潮文化市集,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位于德明古镇的好问书院设有河北梆子戏曲文化和非遗教学,游客可以在欣赏河北戏曲名篇的同时亲身体验非遗的魅力。

近年来,鹿泉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指导下,“非遗+旅游”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强化顶层设计。鹿泉区将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纳入《鹿泉区文化和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打造非遗主题旅游目的地”目标,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非遗工坊建设、传承人培养及文旅项目开发。2024年制定《鹿泉区非遗工坊认定和管理办法》,认定金凤扒鸡手工制作技艺等4家首批非遗工坊,推动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

打造精品线路。围绕不同主题,推出了绿水青山乡村非遗游、长城匠心工业非遗游、鹿泉味道美食非遗游3条精品旅游线路,串联非遗资源与自然、工业、美食,游客在休闲游览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金凤扒鸡制作技艺、梁氏榫卯技艺、缸炉烧饼、李家饸饹等非遗和技艺,形成沉浸式非遗体验场景。

非遗活态传承。持续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入驻高校、景区,吸引学生和年轻游客参与非遗和技艺的学习和体验,在发展中实现活态传承。其中省级非遗北白砂舞龙项目与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合作,组建学生表演团队,参加国家级赛事;食草堂手工皮艺非遗工坊,依托食草堂艺术园区发展工业旅游,集工业旅游、艺术、餐饮跨界于一体,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网红打卡点。组织开展“2024河北·鹿泉非遗文创暨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活动,创造了一批具有鹿泉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和项目,提升特色旅游产品创新性和发展潜力。

提升文化公共服务水平

让“惠民生”真正可感可及

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位于鹿泉区龙泉湖景区内的龙泉书院迎来了一群活泼的小客人——新天际丽都幼儿园近百名萌娃。这座公园里的文化地标,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沉浸式书香文化与阅读启蒙的盛宴,让琅琅书声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近年来,鹿泉区深耕惠民工程,提升文化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带来家门口的优质文化服务体验。

公共设施建设持续升级。围绕民生工程落实,推进城市书房建设,2024年开放了包括龙泉书院、全民健身中心、西山林语、铜冶在内的4所城市书房,新建35处健身器材、5处球场及两处多功能运动场地,进一步增加群众身边的文体场地设施。

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文化宣传活动,深入推进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流动文化“六进”活动,切实细化活动任务,保障周有群文活动、月有文艺展演、季有大型群众项目、年有节庆活动的“四有”工作机制,文化下乡、书画展览、阅读写作、非遗展示等文化活动丰富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依托城市书房等各类基层文化阵地开展手工制作、插花、非遗工艺等多种青年文化夜校课程。推出“E鹿悦游”小程序,积极发布旅游资讯,动态更新景区、酒店、美食、餐饮、特产等旅游要素信息,为市民提供智慧化、个性化、一体化的文化服务。

基层文化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群众参与度逐年升高,文化公共服务需求也向更优发展,从屈指可数到触手可及,鹿泉区持续提升文化公共服务水平,让优质文化服务资源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近年来,鹿泉区推动文化事业、旅游事业和体育事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持续繁荣发展文旅产业,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2150万人次。同时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脉、文化遗产,发出鹿泉声音、讲好鹿泉故事,塑造独特文旅IP,全面提升鹿泉文旅知名度,加快打造京津冀区域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责任编辑:石家庄 关键字:鹿泉区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