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空心村”的重生之路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河北日报 发布日期:2018-08-23 07:28 字号:T|T

摘要:伴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空心村”出现。这些“空心村”何去何从?闲置荒废的土地和房产资源如何利用?今年初,河北省将香河县、迁安市、涉县、怀来县确认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化示范样板,希望从试点中找到出路。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城镇转移,一些曾经热闹的村落人去屋空。

自然资源部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6年,全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1.6亿人,按照“十三五”规划,未来两年还将有1亿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意味着,伴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空心村”出现。

这些“空心村”何去何从?闲置荒废的土地和房产资源如何利用?

今年初,河北省将香河县、迁安市、涉县、怀来县确认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化示范样板,希望从试点中找到出路。

试点工作进行的如何?记者选取迁安进行了走访调查。

就地改造休闲乡村

8月10日,迁安市民张静再次来到建昌营镇河流口村,她在村里租下的两处旧农宅,正在进行装修收尾。

这是个典型的冀北山村。四面环山,长城从山脊上蜿蜒而过,村落间植被茂密,灰瓦屋顶掩映其中。

沿着村庄所在的这趟沟,路已经修得非常好,水泥路面直接通到路边农户院门。不过,与整齐光洁的路面形成反差的,是路边稍显老旧的农宅和冷冷清清的人气。记者在村道上走了一圈儿,竟没见到一位村民。

河流口村党支部书记沈军告诉记者,全村118户450人,村里山场面积5000亩,但人均耕地少,各家各户的壮劳力,基本上都在外打工。

迁安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村民在外打工收入高,年头久了,不少常年外出的村民就在市里定居,家里的老屋慢慢闲置。

此外,因交通不便,村东水库上方原分散居住的40余农户,绝大多数已经搬迁下山居住。

在外出务工的村民眼里,家里的闲置老屋成了鸡肋,翻盖新房没人住,就这么扔着又年久失修。可在张静眼里,2016年就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的河流口,却是一个“世外桃源”。

张静租下的两处旧宅,正在村东水库的上方,半山腰处。几棵参天老树绿荫如盖,几间古朴的农宅透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今年春节后,张静在这里转了几圈,立即决定把宅子租了下来。

此后的几个月,张静按照自己的设计,将两个农家院落重新改造,庭院里种上花草蔬菜,室内开辟成书画室、茶室和起居室。平时没事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在小院里谈天说地,写写画画。

村民出租旧宅,也得到了沈军和村党支部的支持。

选择绿道沿线和景区景点周边宅基地空置率较高的特色保留村庄,实施就地改造,打造精品休闲乡村,正是迁安“空心村”治理的试点措施之一。

今年初,我省将香河县、迁安市、涉县、怀来县确认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化示范样板,迁安“空心村”治理试点工作随即全面展开。

迁安市委农工委副书记滕桂民是“空心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副主任,也是推进小组的组长。滕桂民介绍说,试点工作之初,迁安市先行对农村宅基地情况进行统计摸底,连续5次对“空心村”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准确掌握了农村宅基地空置情况,并将空置宅基地名单落实到户,逐村建立了台账。

截至目前,迁安全市19个镇乡534个行政村,除整村拆清、迁入城区或社区的35个村外,现有院落式住宅村庄总数499个,共有农宅20.3万处,空闲宅基地8138户,其中坍塌无法居住645户,未坍塌长期无人居住5995户,空闲宅基地未建房1498户,所有村庄空置率均在20%以下。

从数字上看,迁安农村“空心化”并不严重。滕桂民认为,主要原因是逆城镇化、向农村回流现象逐步升温,短期居住呈增多趋势。

全市10多万进城或进社区的农村人口,就业全部在迁安本地,多数在农村持有院落式住宅,随着收入提高特别是预期收入的持续稳定,这些人对老家房屋基本都进行了翻建,周日或假期偶尔回老家度假式短时间居住。

但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的大背景之下,迁安仍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空心村”治理工作的目标。

今年,根据城乡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宅基地空置状况,迁安要先区分不同村庄类型,探索不同模式的“空心村”治理试点。2019年在试点村庄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农村普遍开展“空心村”治理工作,每个镇乡至少打造1个示范点。通过三年努力,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空心村”治理任务,形成“空心村”治理长效机制。

滕桂民介绍说,迁安“空心村”治理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试点先行,一村一策,循序渐进。坚持“先易后难、典型引路”方法,因地制宜确定治理方式,结合新农村和新型社区建设、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矿山生态治理,探索不同模式的治理路径,坚持一村一策,不套用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

像河流口村这样的绿道沿线和景区景点周边宅基地空置率较高的特色保留村庄,非常适合实施就地改造,开展农宅出租或打造精品休闲乡村。

这一模式,在蔡园镇灵山村更加典型。

灵山村全村158户500多口人,村情与河流口村相差无几。不过,灵山村拥有一个AA级景区——灵山白塔寺景区,这里也是远近闻名的佛禅文化胜地。

灵山村党支部书记李银福说,他们计划对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进行开发利用,以农宅合作社形式,大力发展民宿庭院旅游经济体、精品农家餐和素餐等全新业态,把灵山村打造成一个禅意乡村。

整体迁入新型社区

这几天,杨店子镇新民居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毛永宽,正忙着搬迁湾子村剩余全部宅基地、大张庄村部分街区的各项准备工作。

按照迁安市和杨店子镇的总体规划,镇上整体拆迁的刘东庄村、朱官营村,部分拆迁的车辕寨村、蚕姑庙村、大张庄村、湾子村、韩官营村、上午村等8个村4000多户,未来都将统一住进滨河社区、湾子社区、右岸嘉苑社区。

这是迁安“空心村”治理的另外一种模式。选择城区、园区规划范围内宅基地空置率较高的撤并村庄,实施“拆、迁、并”,整体迁入城区或社区。

滕桂民介绍说,目前,杨店子镇、迁安镇、马兰庄镇在已搬迁村庄基础上,通过建立宅基地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对条件成熟村庄实施拆迁,腾出建设用地用于支持项目建设,彻底消除“空心村”。

8月11日,在滨河社区,记者已看不到任何“空心村”的影子,整个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齐备,与城里的社区别无二致。

毛永宽说,杨店子镇毗邻首钢迁钢,处于迁安市西部工业区核心位置。近年来,随着西部工业区的加快建设和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周边村的生活环境受到一定影响。为此,镇里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下决心将这些村进行异地搬迁,统一建设新型社区。

截至目前,滨河社区内的中心幼儿园、九年一贯制学校已经投入使用。164栋住宅楼全部达到入住条件,现已安置返迁居民5805户。

与此同时,异地搬迁建设新型社区,置换建设用地,滨河新区项目搬迁的7个村原址占地3100多亩,统一安置后,仅用地1172亩,置换出建设用地2000多亩,有效破解了项目用地短缺的难题。

将农民的宅基地置换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农民的权益又是如何保障的?

西里铺社区早在2012年就已经安置5个村整体搬迁的2688户8975人,拆迁宅基地2773处,村址面积2632亩。集中安置后,节约建设用地1900多亩,实现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西里铺社区给出的安置政策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可:对每个标准院套无偿安置210平方米楼房,对地上房屋及附属物按评估价给予货币补偿,对村集体按照村庄人口每人2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商业面积补偿。

此外,拆迁后,村民迁入社区或城区居住,对原有承包地,鼓励村集体统一流转,彻底解决农民居住社区化后,耕种和农具、粮食存放不便等实际问题。

综合治理分散退出

并不是所有村庄都适合异地搬迁安置,对于中心村(社区)周边空置率一般的村庄,迁安采取实施土地整治的方式推进“空心村”治理,探索宅基地退出机制。

8月11日,在迁安杨店子镇高引铺村,党支部书记高玉双正在“绣娘手工坊”里查看绣娘们传统土布纺织的进度。

为促进当地妇女就业创业,2017年9月,高引铺村注册成立了村集体控股、全民参股的“绣娘手工坊”,让村里的妇女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来厂里或在家里使用传统方法纺织土布,制作床上用品、围巾、箱包等,产品俏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带动全村410个家庭增收。

“绣娘手工坊”正是高引铺村将闲置宅基地、空闲地进行综合整治后统一利用,发展农民参股集体经济的项目之一。

高引铺村410户1650口人,占地面积1925亩,闲置农宅69处。对这个既不临近工业区,又没有旅游特色资源的小村庄来说,如何盘活这些闲置农宅,把村庄边角隙地和废弃坑塘等空闲地利用好,是摆在高玉双面前的最大难题。

“我们的思路,就是要利用这些资源,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寻找开发新的项目。”高玉双多年的经商经历,让她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

高引铺村有传统的土布纺织技艺,高玉双经过多方考察,率先在村里上了一个“纺织文化体验园”项目。对全村2200亩村域面积进行整体规划,准备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分五个板块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体验、购物餐饮、生产采摘为一体的体验园。

“绣娘”王洋是嫁到高引铺的媳妇,按照当地传统,家庭妇女外出打工的不多,如今有了“绣娘手工坊”,王洋一身的纺织技艺有了用武之地。

在高引铺村,对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分散户,根据退出宅基地面积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对年久失修或已坍塌,农民又不愿退出和开发利用的合法宅基地,按照权属不变、用时归还的原则,进行整理美化,建设小广场、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等微田园和休闲地;对违规占用村内公共场所的院外厕所、小菜园、墙外墙、建筑材料堆积点等临时建筑一律拆除;对村庄边角隙地和废弃坑塘等空闲地,一律收归村集体,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绿化美化,建设成为供村民休闲的绿地游园或健身活动广场。

昔日人气低迷的“空心村”,如今已变身游人如织的新农村。

迁安的矿产曾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矿业开采带来的生态压力近几年集中显现,因环境破坏导致人口流出形成的“空心村”越来越多。

为此,迁安选择矿区周边空置率较高的村庄,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田园综合体。发挥当地民营资本雄厚的优势,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导矿山企业对矿山、林田、村庄进行统一规划整治,促进矿山修复、生态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农耕文化体验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本版图片均由梁玉水提供)

■记者手记

留住乡亲、

乡情和乡愁

来河流口村打造自己“世外桃源”的迁安市民张静,每次与建昌营镇党委副书记张汝平见面,都免不了斗几句嘴。张汝平主管镇上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河流口村的“空心村”治理新模式,他关注最多。

张静最早租下村里的院落时,曾想对两处年久失修的旧宅主体“动动手”,被张汝平制止了。

“租民宅改造提升是双赢的好事,但民宅原有的风貌绝对不能动。”张汝平说,“空心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最大原则,就是要留住乡愁。为这,张汝平还有意控制了村里民宅出租的规模。

山环水绕、鸟语花香,阡陌交错、稻麦飘香……乡村是一种自然生活状态,山、水、田、园是乡村自然生态的最典型特征。然而,一些地方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某些“去农村化”的做法,弄得城镇不像城镇,农村不像农村。

“美丽中国,农村先行。”搞“空心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保护好山水格局、生态基底、历史肌理与聚落形态,保持富有传统意境的乡村景观格局,打造“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情境,留住乡亲、乡情和乡愁。

乡村振兴要留住乡愁,其本质就是农村的建设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乡村个性、发展条件与潜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居环境改善,不能盲目搞建设,要防止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开发,保留乡土文化。对有特色的村庄着重突出风貌塑造,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处理好传统乡村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凸显乡村美景和田园风光。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党的十八大以来,重构新型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待。时代的变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概括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在“生态、风貌、文化”三个层面的建设上下功夫,展现乡村魅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

文/记者 袁伟华

责任编辑:石家庄 关键字:河北省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