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高新区教育发展三年提升计划(2018-2020年)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石家庄 发布日期:2018-07-10 07:24 字号:T|T

摘要:置家网消息,近日石家庄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印发《石家庄高新区教育发展三年提升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要求科技创业园区管理处,区机关各部门、市直驻区各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各镇政府,结合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努力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我区教育优质、均衡、跨越发展。

置家网消息,近日石家庄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印发《石家庄高新区教育发展三年提升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要求科技创业园区管理处,区机关各部门、市直驻区各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各镇政府,结合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努力营造良好环境,推动我区教育优质、均衡、跨越发展。

石家庄高新区教育发展三年提升计划

(2018-2020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思想,高起点、高站位推进高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高新区教育品牌,更好地服务于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石家庄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结合高新区教育发展现状,特制定本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情,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有特色、高品质的教育服务。

二、发展基础

(一)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全区现有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32 所,其中中学 3所(一中东、54中、郄马镇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外国语学校),小学23所,幼儿园5所;民办学校、幼儿园43所,其中民办中小学4所(其中12年一贯制1所、九年一贯制1所、完全中学2所)、幼儿园25所、中职学校5所、培训机构9所;全区中小学在校生总数34939人,其中公办中小学在校生17818人,在职教师1225人(在编881人,劳务派遣344人)。各学段教育完善,公办、民办教育协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办学效益显著提升

高新区工委管委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将教育作为区域发展的民生工程、奠基工程,教育投入逐年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办学水平和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目前,全区拥有省级骨干校长3人,省级模范教师2人,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名师155人;全国软式棒垒球示范学校6所、全国足球特色示范学校8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所、省级书法特色示范学校1所、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2所、省“绿色学校”1所、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 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3所,宋北小学的战鼓、宋营小学的巴乌、一小的武术、三小的扎染等特色明显且已形成较大的影响力。2018年,我区成为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全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三)差距不足依然存在

近年来,高新区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相比还相对滞后,在教育基础设施、师资建设、优质均衡和内涵发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教育学位不足,存在入学难问题。目前我区入区人口急剧增加,学校建设进度无法跟上学生增长速度,制约着学生发展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学苑路、珠峰大街两侧生活住宅小区较多,规划配建小学少,宋营镇片区没有公办初中,亟待新增校舍。

二是优质均衡标准不高。2015年全区达到义务教育均衡标准,但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留村、宋营、郄马三个区域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理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内涵发展不够充分。学校文化建设特色不够鲜明,品牌效应不够明显;真正有社会声誉的优质学校不多,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四是师资问题依然突出。队伍整体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区域间、学科间分布不均,“教非所学”现象依然存在;师资队伍还不够稳定。

三、提升目标

未来三年,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区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坚持“五高”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素质师资、高质量教学),逐步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和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均衡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盼,为全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力争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一)教育基础设施、办学条件显著提升

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优质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水平、教育仪器及图书等设备达到或高于国家办学标准。

(二)教育管理、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到2020年,市级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市级实验校增至10所,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达到国家管理标准要求,100%的学校完成语言文字达标建设,50%的学校达到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标准,2020年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三)教师队伍师德素养、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教师数量符合师生比配备标准,年龄结构合理,师德师风优良;加强优秀校长、教师培养力度,到2020年培养区级及以上名校长10名、名师7-8名、骨干教师40名,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四)教育教学、育人质量显著提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中高考成绩逐年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五)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加大民办教育的管理、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同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进以翰林国际学校为代表的国际学校建设,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四、提升策略

围绕提升目标,实施“五七七”策略,即坚持优质、均衡、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七项工程,着力推进“七个提升”。

(一)实施优质资源扩充工程,着力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水平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学校布局纳入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发展规划,按照“对标高端、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城区规划,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和发展前景等因素,以前瞻而科学的态度,做好区内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的论证与规划工作,科学编制适应我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校布局方案,统筹规划学校布局,并坚持新建居民区配套学校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加大投入,加快推进,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根据区内人口分布及增长变动情况,在人口分布密集的学苑路、长江大道等区域建设优质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2018年,完成南辛庄小学教学楼拆建、东羊市小学教学楼新建、翰林国际学校小学、幼儿园新建一期工程等3所学校建设工程,在宋营镇区域规划一所国办中学和一所国际化学校;2020年前,力争完成西仰陵旧村改造配建小学、留村东区配建小学、小西帐改造配建幼儿园、东创铂悦府幼儿园配建工程等4所学校建设工程;完成41号地小学新建、翰林国际学校二期、南豆村和北豆村改造配建小学、小西帐村改造配建中学、大西帐村配建小学、格力南住宅小区配建小学等7所学校建设工程,力争每个乡镇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到2020年全区省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0%。

(二)实施教师素质“双提升”工程,着力提升和优化队伍素质

通过实施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双提升工程,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培养一批区及省、市级名校长、骨干教师、学科名师,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实绩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实施师德素养提升工程。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机制,把师德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开展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十九大专题学习、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优秀教师师德师风报告会、学身边的榜样等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到2020年推出30名区级及以上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加强《道德与法制》学科教师的培养教育力度,重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完善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创新党风廉政教育模式和载体,深化教育系统作风建设,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效能型、法制型、廉洁型”六型学校,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

实施业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建立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体系,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推动教师实现快速专业成长。持续推进以远程培训和网络研修为主要形式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平均每人每年不少于72学时;实施骨干校长、影子校长培养计划,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平台,与北京、天津等地建立发展共同体,加大名校长培养力度,加强校级班子建设,开设“名校长讲坛”;积极开展教研员、班主任、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等各级各类专业培训,三年内完成2万人次教师培训,探索“互联网+”培训新模式,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教研员工作坊、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以共读、共研、共学、共教、共写为抓手,探索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发展模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提升;鼓励中小学专任教师参加在职本科和研究生学习,逐步提高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

(三)实施优质均衡发展工程,着力提升均衡发展水平

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和规模;依法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分批、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幼儿园申报市级普惠性幼儿园,逐步扩大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覆盖面;强化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力争在2019年底前取缔无证幼儿园。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在原有学区基础上逐步增加学区管理制学校数量。采取“强校+弱校”“名校+新校”等模式,充分发挥学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推进区域内、校际间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相对均衡;在学区制管理基础上,尝试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的教育集团,推动均衡发展深度融合。

严格划片招生,控制招生规模,逐步消除大班额。在校生年巩固率小学达到99%以上、初中达到97%以上,2020年底前大班额比例控制在1%以内,2022年前区内大班额全部消除;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申请开设中、高考考点,确保各级各类考试安全。

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探索我区高中办学新模式,加强学校管理和内涵建设,加快提升高中整体办学水平,打造社会公认、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新区教育新高地;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业、心理、生涯规划等多方面的指导,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支持、规范民办教育。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规范、有序、优质、多元化发展。

强化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进一步完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有效整合区域发展性督导评估、区域素质教育评估体系(办学水平评估)和年度绩效考核,健全教育督导监测机制,强化限期整改制度,建立与督导检查结果相结合的奖励和问责制度,将督导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

(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教育综合实力

推进学校内涵发展。2018年,力争成功申请加入全国新样态联盟实验区,充分借助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立言教育研究院等一流国家教育智库的前沿研究成果,对学校实施顶层设计、专家引领、联盟成员群体智慧推动教育发展,为学校“立根子”“定调子”“搭架子”“探路子”,引导每一所学校梳理办学理念,明确学校发展主题,构建发展体系,创新实施载体(即创新课程构建模式),力争到2020年,区域新样态学校比例达到80%以上,实现区域教育“亮牌子”----重点打造2所到3所全国名校,形成鲜明的学校特色及区域特色;以创建“绿色学校”为抓手,组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创新课程形式,积极建设生态校园。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按照“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稳妥推进”的原则,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到2020年推出区级及以上各类特色校:9 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校,4所戏曲特色校,3所书法特色校,2所战鼓特色校,1所武术特色校,1所巴乌特色校,1所扎染特色校。

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组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家校合育工作,探索家校合作有效模式,借助社会教育资源,全面提升中小学综合素质;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生命教育,到2020年全区完成市下达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艺术“2+1”项目,创办合唱、陶艺、书法、剪纸、文学等学生社团,定期举办音乐会、运动会、艺术展演、足球联赛、软式棒垒球等文体活动;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建立完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五)实施信息化推进工程,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完善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建设至少6间精品录播室、50%以上学校建设常态录播室;推进理科实验室、中小学创客实验室及学科专用教室等功能室建设,每年建设2个学科专用教室,为创客实验室选配3D打印、数控机床、智能硬件等设备,全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满足教育应用需求。

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到2020年,60%的学校建立“智慧课堂”并能熟练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的服务能力及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六)实施对外开放工程,着力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坚持开放办学理念,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生层面的对外国际交流活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尝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立国际友好交流学校,提升教育开放程度;带领部分学校校长出国考察,加大选派重点课程教师和骨干教师出境培训力度,开拓教育管理干部的国际视野,建设适应教育国际化要求的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开办国际学校,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

(七)实施平安校园打造工程,着力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机构,责任到岗,任务到人,坚持安全责任“一票否决”;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切实做到“五落实”,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

加大校园安保投入,按要求配备安保人员和防护器材,校园监控设施实现全覆盖,用好校园安全APP平台,落实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寄宿制学校安装校园门禁安检装置,确保人防技防物防现代化。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积极开展“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和“法治进校园”活动,推进学校管理法治化进程,到2020年,10所学校通过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验收,5所学校通过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教育发展三年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定期议教制度,切实解决教育工作重大问题。加强全区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统筹城乡学校建设和师资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教育规划、新建学校与解决优质学位问题结合起来,加快研究解决。

(二)加大经费投入。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政策,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依法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创新教育优先发展的财政投入和拨款的长效机制,推进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格教育经费审计制度,完善监督制度,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强化协调配合。完善人事、财政、公安、交通、工商、卫生、食药监、各镇(办)等单位的协调合作机制,强化部门配合,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营造良好教育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石家庄 关键字:石家庄高新区教育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