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房企共同托市 厦门楼市逆势上涨23个月(4)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时代周报 发布日期:2014-06-26 08:17 字号:T|T

摘要:2.6亿元一套的别墅“楼王”,在开盘前即遭购房各方明争暗抢,9.3万元/平方米的单价,起步价4000万元的别墅,在开盘一周内,售出八成。 这火爆的一幕,发生在以“小清新、小文艺”而非奢华著称的滨海小城厦门。故事发生在6月8日,坐落在厦门本岛“新富人区”五缘湾的“建发央墅”在这一天开售,一共只有45套的“央墅”,当天去化率即达到七成。

公共配套外迁不力

按住建部标准:适合人居的人口密度是1平方公里1万人,而厦门岛内是1平方公里1.8万人,人口密度已经超过香港了,通过土地供应引导岛内外均衡发展成了厦门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即控制岛内住宅用地供应,加大岛外土地出让。岛内住宅做减法,以提升城市品位。公共建设做加法,以弥补过去的欠账。近年来,在严控岛内开发强度上,厦门也打出了一系列的“组合拳”,包括严格控制本岛居住用地供给,特别是经营性商品房用地供地。包括为体量较大的项目“减肥”,这一切,都是为了引导本岛人口向岛外新城聚集。

不止一位厦门本土的规划专家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厦门岛最佳的人口规模应该在100万人左右,而目前的人数,超出了理想情形一倍不止。

过多的人口直接导致岛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舒适度下降。

“严控岛内住宅用地”因此也一直是厦门市政府的规划思路。“厦门学香港,就是要让岛内绿化率高、道路宽敞,保持环境优美,人口受控,空间宽松,”程凌虚表示。

而一位熟知厦门政界的人士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厦门规划局一直是“经营城市”的理念,即高价出让地块,再将财政收入高比例地投入市政建设,营造出人居环境,进一步推高岛内房价和地价。

多年来,向岛外扩张、疏散人口,一直是厦门市政府努力的方向。“岛内外一体化”和“一核四中心”的提法屡屡见诸各类规划方案、会议决定。将集美、海沧、翔安和同安四区建成四个卫星城,是长期的目标。在交通枢纽布局和道路建设上,厦门可谓不遗余力。

厦门原本拥有一个令国内众多城市的游客艳羡的机场:选址就在岛内,离市中心仅10公里,随着成功大道这一无红绿灯的岛内快速路建成,穿越整个岛前往机场,也不过区区15分钟。

但它的客流量已经接近年吞吐量2000万人次的承载极限,厦门在去年开工的新机场选址,确定在了翔安区的大蹬岛—它在厦门和泉州的交界处附近,亦在翔安这个最年轻、但已开发大量住宅的行政区内。8.6公里长、投资32亿的翔安海底隧道于2010年开通,亦将新区与本岛的车距从约90分钟缩短为9分钟。而今年6月,厦门的第二条海底隧道,连接本岛与海沧区的海沧海底隧道,也刚刚动工。

在此之前,厦门尝试铺轻轨受挫改建的BRT(快速公交系统),使得集美、同安两个工业区与本岛间可有大量人员来往,而已在修建中的地铁,更充分地构建了岛内外的公共交通系统。

但与此同时,与北京等城市一样,厦门在政府以及医疗教育资源的外迁上,进行得步履蹒跚。

厦门市政府自身搬迁到翔安或者集美的计划一直难以实施。尝试先将教育、医疗、交通枢纽等公共设施迁至岛外各区,以带动人口疏散的计划一直难以实现。

厦门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厦门大学,已有一部分在2013年秋季搬至翔安,但是厦门大学的宿舍楼还在匆忙赶建过程中。以至于出现女生在答辩途中遭遇不测,多日后尸体才在十多公里外的观音山海水中找到的案件。

与此同时,厦大2003年启用,建成数年的庞大漳州校区不得不被闲置,造成大量教学楼、宿舍楼空置,甚至传出了2004年建成、15层高的电梯海景宿舍楼因空置准备爆破拆除的消息。

加上“同城化”项目中的厦漳海底隧道迟迟未确定最终方案,开工更是遥遥无期。医院和学校的迁出一样并不顺利,原因在于,无论是这些公共配套的单位本身,还是有权决定的各个部门,谁都不愿意离开厦门本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厦门公务员表示:我的房子是某校学区房,如果学校搬走了,我的房子不是要跌一大半,还得天天送孩子去岛外上学?

新建大型公共配套成了最好的选择,如已经建成的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但公认最优质的厦门第一医院、妇幼医院、中山医院,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一中、双十中学等,仍然在岛内未动。

责任编辑:李璐 关键字:厦门楼市逆势上涨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