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松绑”依然扑朔迷离(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日期:2014-06-16 07:41 字号:T|T

摘要:中国房地产市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人们对是否“拐了”尚存争议,但是却无人否认当前楼市状况严峻。于是,“救市”的呼吁以及冲动也随之而来。

楼市“松绑”扑朔迷离

6月10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在其新浪V认证微博上透露,即日起,沈阳市限购取消,本地人和外地人可购多套住宅。“如消息属实,则沈阳把贞节牌坊全面推倒了!之前,无锡、南宁、天津、宁波、温州等只是局部松绑!当前,沈阳楼市供大于求,住宅去库存化周期22个月,与天津相近。限购松绑暗潮汹涌,大势已去,半年后,估计只剩一线四市站岗!”他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媒体纷纷涌向沈阳求证真伪,评论员叶檀已经发话“早该取消,否则沈阳发展无力”。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沈阳10日确实取消了楼市限购,但没有具体文件,沈阳市有关房地产交易权属登记中心只是接到了这么个消息,本地户口、外地户口都不限购了。但是11日早上又有通知说,恢复限购。

对于沈阳市楼市限购“松绑”近乎行为艺术的做法,杨红旭不禁叹道:“当前楼市现状,限购已无必要。为什么暂时还得站岗?两点原因:1.历史遗产。2.舆论绑架。如果政府能把保障房搞得更好些,如果‘文革’遗民遗风更少些。自然,就不需要这个烂牌坊了!”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沈阳新建住宅库存1828万平方米,超过京沪,仅次于全国最高的天津(2110万平方米),去库存需要22个月,此外,沈阳房价收入比10多年来在下降。有评论称,“过剩了,还限购,这是最不市场化的现象。”

沈阳市政府为什么试探取消限购?伤在你身,痛在我心。这个理儿中国人很清楚:“土地财政”已经将房地产市场和政府的钱袋子连在一起。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商资金紧张,政府如何能作壁上观。何况,在经济转型升级尚未明了,新兴支柱产业仍在地平线外,各地发展对房地产的依赖仍难脱离。“不卖楼不发展”早已成为某些城市的写照。

问题是,取消限购鼓励投资乃至投机是不是个好主意?

巴克莱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说,巴克莱近日访问了北京和上海,与相关政策决策者、宏观经济评论员、国际组织官员和行业专家碰面。他们发现,老百姓对房地产市场低迷感到一些担心,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机构也未能出台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常健认为,公众对楼市低迷并未感到太意外,而是更倾向于接受经济增长放缓的前景。尽管房地产市场有着持续下行的风险,国家出台政策果断扶持房地产市场的希望依然比较渺茫。

显见,尽管除沈阳外,无锡、南宁、天津、宁波、温州等地方政府都在努力为楼市加油,但是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普通百姓,似乎都不认为到了该拉房地产一把的时候。“国家乐见房地产泡沫慢慢缩小。它将会容忍来自房地产市场的坏消息。”中国社科院一位研究者称。

不过,心急的也在提醒风险,如同以前上演的那样。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在微博中表示:“又到了该说只有房地产业才能救中国的时刻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爱听不爱听,这是事实。唯一限购限贷的行业就是房地产业,这说明唯一有巨大需求潜力的行业就是这个行业。总体上看,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链短而细小,拉动作用有限,而且政府投资不可避免存在巨大浪费。”

渣打银行的研究人员则认为只要政策得当,也许会“双赢”。“改革者也意识到,持续2~3年的房市深度调整将对市场造成显著损害。我们认为目前中央有必要调整政策,以软化楼市调整力度。若政策运用得当,应该不会再次刺激房市大幅上涨,而会减轻市场可能受到的冲击力度。”

数据显示,2013年年底以来,家庭可利用抵押贷款的下降已使房屋销售量降低。不过,即便取消限购,又能怎么样?在董藩看来显然还是不够的,他的呼吁是:“松动房贷吧!”常健则认为,“正在下降的房价自我实现的预期、负债/GDP比率超过200%的高杠杆经济背后开发商的财政困难,以及在银行部门有阴影的脆弱的金融体系,这些都暗示无序调整的风险是真实的和上升的。”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楼市松绑楼市限购松绑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