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县“猪倌儿”坐拥21000亩土地 循环农业“织”出新农村蓝图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布日期:2014-06-09 10:39 字号:T|T

摘要:企业越做越大,贾连海成了坐拥21000亩土地的“农场主”,这位“生态循环农业践行者”骨子里却始终认为,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说他有个心愿,就是要建成冀中南最大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农业旅游休闲基地和农技科普培训基地。

离不开土地,是因为爱的深沉。景县51岁的贾连海半辈子都在黄土地里摸爬滚打,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可他又是位充满“传奇”的农民,十几年前,他承包了400亩荒地建成养猪场,是乡亲父老眼中名副其实的“猪倌儿”,十几年间,他陆续流转周边村庄的土地,成了21000亩农田的“农业园园主”。他成立的津龙公司,走的是集粮食种植、饲料生产、畜牧养殖、食品加工、农业废弃物利用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从“农村猪倌儿”到“循环农业践行者”,贾连海有自己的理解,“自然万物都处于循环链中,土地也如此,让农业生产循环起来才能让土地生生不息”。

“土地交给咱,就得为老百姓负责!”

见到津龙公司董事长贾连海时,他刚从地里回来,透出刚毅和干练的目光,让人印象深刻,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很难让人相信他已年过半百。常年累月在田间工作,让他的面庞更显黝黑,虽然是近千人企业的老总,但他仍坚持每天4时起床去地里走一圈,天天如此。

1998年,他承包了贾吕村村东盐碱荒地400多亩,建成了景县津龙良种猪养殖场。他亲自购置饲料,精心管理。也正是由于他所养殖的生猪质量好,2002年,经过韩国、新加坡等外商的考察和山东、河北商检部门的检验,贾连海与山东生猪出口基地签订了常年购销合同,开创了河北生猪出口的先河。

既然是养殖企业,很多人会想到养殖场肯定是低头污水横流、抬头臭气扑鼻,而走在津龙公司园区内,一头头黑白花奶牛膘肥体壮,一头头肥猪摇头摆尾,温室大棚里无公害蔬菜青翠欲滴,彻底将人们对传统养殖场的固有印象打碎。

贾连海对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自己的理解,“自然万物都处于循环链中,土地也如此,让农业生产循环起来才能让土地生生不息”,如果不这样,就没有办法让农业良性快速地发展。

贾连海的土地流转方式很独特,他将所有的土地按功能分片生产,生猪养殖、饲料加工、肉奶牛养殖、生猪屠宰加工、有机农业种植、大型沼气等六大生产区,每个生产区互相循环,牲畜粪便产生沼气,沼气转化的电能供给日常用电和大型冷库等设备使用,余热回收供给场区清洁用水,沼渣、沼液等有机肥料供应周边农田循环利用……真正实现了“养殖业—沼气—种植业—养殖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这种把大型沼气工程为循环经济核心,上连养殖业,下连种植业的立体式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式,让贾连海看到了生态农业的希望,也让农民们更切身感受到了“土地流转”后带来的成果。

循环农业“织”出新农村蓝图

贾连海说,“土地流转后,地还是那块地,却不是简单地将小块组成大块,而是让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让老少爷们也跟着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最终目的。”

贾连海带着记者走进温室蔬菜大棚,这里的有机蔬菜,也是施用沼液和沼渣作为肥料,长出来的蔬菜产量更高、口感更好、色泽更新鲜,价格也相对要高。而且,整个产业链过程都是无公害的,既减少了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保证了食品安全。

得益于一系列的生态循环发展,2012年津龙的销售收入达到3亿多元,该公司顺利地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单位,河北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等。

企业越做越大,贾连海成了坐拥21000亩土地的“农场主”,这位“生态循环农业践行者”骨子里却始终认为,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说他有个心愿,就是要建成冀中南最大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农业旅游休闲基地和农技科普培训基地。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土地土地改革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