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混乱 楼市畸形 或成诱发风险导火索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日期:2014-04-02 10:06 字号:T|T

摘要:楼市中不乏关于风险的各类争论,但对于风险的来源却缺乏深入分析。在目前楼市格局发生微妙变化的背景下,各参与者行动规则的混乱,成为风险滋生乃至爆发的导火索。

楼市中不乏关于风险的各类争论,但对于风险的来源却缺乏深入分析。在目前楼市格局发生微妙变化的背景下,各参与者行动规则的混乱,成为风险滋生乃至爆发的导火索。

最近北京丰台区某楼盘业主聚集售楼处,向该楼盘的开发商讨要说法。该楼盘在没有施工和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违规收受预售款。但当该开发商因资金链原因无法履行按时交房的承诺时,就出现了跑路的做法。跑路自然是不负责的,甚至是违法的,舆论界有理由将靶心瞄准此类开发商。但冷静思考后,能发现类似事件中的参与主体都存在违规操作的嫌疑。

此类房企多为中小类型,在楼市看涨的时候,往往冒各类风险大肆进行楼盘开发。预售许可证制度带来了各类套现机会,此类房企违规使用此类资金玩杠杆术,希望加码后续的新业务规模。但楼市和信贷市场的降温,容易致使其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没有施工许可证,该楼盘为何能大胆开工?是地方楼市监管部门的监管条例和审批程序太少了吗?绝对不是!此前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不也在“两会”上“吐槽”,抱怨房地产各类审批事项太多了吗?显然,地方楼市监管部门不缺监管规则,缺的是用心监管。玩忽职守的心态下,众目睽睽的违规事件竟然成为了监管盲点。

购房者自然是无辜的,但并非能撇清所有责任。在没有验证开发商资质和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此类购房者便盲目购房。若非抱着房价上涨能带来各类获利机会的想法,为何如此心急,不多个心眼呢?

这三个主体基于混乱的参与规则行事,致使整个楼市发展处于畸形状态。表面上看,在楼市蓬勃发展的近十年,这样的规则并没有触发楼市震荡。但随着楼市整个环境和市场信心发现了变化,混乱的入市规则导致了混乱的市场结局。

在房价持续上涨的利好情况下,房企可以用“庞氏骗局”式的融资方式,保证项目投资和回报等一系列过程的完整。地方政府即使在监管上“偷工减料”,但只要楼市具备成长性,那整个楼市的违约都属于可忍受范围。而购房者基于看涨情绪,自然有理由对各类房企给予信任,房地产从拿地到交房的过程,也被理解成是顺理成章的完美过程。

当楼市基本面出现新情况时,各个楼市参与者便乱了阵脚。房企难以偿债,就选择跑路。地方政府面对购房者质疑,可以将责任进行推诿。购房者则会采用所谓的维权方式进行利益的捍卫,典型的做法就是“砸售楼处”。

混乱的行动规则,滋生了各类不信任情绪。正是由于不信任,楼市的投资、交易、监管、信息、信心等都面临了冲击。而最终的风险又要让无辜的购房者默默承担。显然,要想规避目前各类楼市风险,就要学会泼灭这个火源。明晰楼市参与的规则、责任和义务,恰是规范未来楼市发展的最关键一环。

房企在未来的开发环节中,既要强化现金流管理的风险意识,也要有担责的主动意识。若存在违约,自然也要大大方方地承担各类责任。简单的跑路做法,将会引发地方政府和业主的更大追责。

地方楼市监管部门要革除“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监管思维。此前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明确了“对重大问题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就是失职”的思想。未来楼市监管也要注入这样一种理念。若不扫清监管盲点,则应视为地方监管部门的不作为。

购房者自然要强化楼市参与的风险意识,遵守交易规则。当然,购房者并非专业人士,不可能悉知各类参与规则。地方政府要主动创造各类平台,如目前积极筹备的住房保障银行就应承担起普及楼市知识的功能。

楼市各个参与主体具备风险意识,自然会明晰并遵守行动规则。也只有具备责任和担当的意识,楼市才能真正成熟起来。而任由行动规则继续混乱下去,那绝非危言耸听,这恰恰诱发了当前楼市的风险。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楼市楼市调控风险房地产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