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欲求限购松绑 房价连跌31月 方案已上报(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发布日期:2014-03-31 07:04 字号:T|T

摘要:房价连跌31个月的温州市,正在酝酿一揽子促进当地房地产健康发展措施,其中涉及调整现行限购限贷政策。“两会前后,听说由市住建委牵头,草拟了一个综合方案,目前已经上报浙江省政府。”3月26日,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说。

承压极限

来自供应结构、资金链收紧等多方矛盾,已经令温州楼市成为惊弓之鸟。“目前市场上70%~80%的购房都是首次置业和首次改善的刚需人群,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非常高。”温州启源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汤浩说。他提供的细节是,“很多项目低区卖得好,高区价格稍高一点,就几乎卖不动。”

汤浩认为,过去温州的房产市场基数较小,供应集中在城区的几个楼盘,使市中心均价到了4.5万元/平方米。实行限购后,政府在瓯海新区和其他县城大量供应土地,面向刚需客户群推出70/90为主的房型。这些项目距市中心相对较远,均价在2万元左右,将整体房价拉低。

据统计,温州市2013年住宅交易量约为10000套,这个数字几乎是2010年~2012年的总和。

去年以来,温州市区,尤其是新区供应量过大,交易价格难以企稳。据统计,目前温州市商品房库存37187套,其中住宅30200套(包括上年结转和新增供应)。

一位当地房企总经理说,“瓯海中心现在拍出来的土地价格一块比一块便宜,两年时间楼面价从10000元/平方米降到5000元/平方米。卖地没人要,价格自然往下掉。”

受到2011年民间信贷危机的影响,过去几年中温州司法委托拍卖的房屋数量明显增多。“2012年有986套,去年有918套,今年又有约2000套拍卖房进入市场,它的价格显然是要低过市面价格,也会对市场带来冲击。”叶维坚说。“政府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土地供应量。”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一个是总量上,住宅用地从去年实际供应1500亩,今年计划缩减到1000亩。另一个是在供应结构上,过去新城的供应量过大,比如瓯海,少推地。像鹿城区这样的老城区,会适当多推出一些土地。为了平衡住宅供应缩减带来的收入缩减,今年可能会在商业、办公用地上加大供应力度。”“影响房价的除供求关系外,现在更要命的是整个资金面上的状况。”姚汝林说。截至去年底,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为4.41%,较去年年初上升0.66个百分点。不良率高企,直接导致了新增贷款大幅下降。

“实际的情况可能比官方公布的数据更为恶劣,在去年底没有进行资产处理前,建行、招行银行不良率超过10%,部分银行都在5%~6%。”一位当地民间资本权威人士说。据了解,去年以来,温州的银行行长基本上已换了一茬。

一位当地开发商副总透露,“本地有一家房企,背后十几家实体企业股东,却在今年出现银行贷款逾期的现象。但在相关方的协调下,最终没有抽贷。可见钱紧的程度。”

“虽然说现在温州市房屋销售均价仍然在2万元左右,但是下行的空间已经不大。”一位开发商说,首先政府收储土地和公建配套投入成本是比较高的,另外一方面,如果房价继续下跌,会出现更大量的资产缩水,“这将引发更大的问题”。

以温州拍卖房为例。近三年,温州法院系统已经向市场推出了数千套拍卖房,“很多拍卖成交价低于银行贷款,”一位温州市区级法院人士说,以前这种“倒挂”房源极为少见,但这两年越来越频繁,好多房子卖了以后还不够偿还银行贷款。

一位有着八九年炒房经历的投资客说,之前他在高峰期3000多万元,买进一400余平方米的排屋,3个产权,贷款850万元,三四年后至今,该排屋市场价1200万元。

按照温州市长陈金彪的说法,温州房屋价格较最高点下跌了31%。不过记者实地了解,之前被热炒的房子,普遍缩水50%~60%。即便一些大型老小区,市值缩水也在30%以上。“很多人,包括企业,房屋已经成了负资产。”前述开发商老总说。

系统困局

“土地和房屋的缩水,影响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市场。”周德文说。“温州中小企业约70%与房地产有关,很多实体企业的银行贷款也是通过这些不动产进行抵押获得。如果房价继续下跌,这些资产继续缩水,会令实体经济雪上加霜。”

据统计,去年底温州地区银行的贷款余额是7092亿,有1000多亿是房地产贷款,有4400多亿是用房产作为抵押的。“温州的资金存在"三高"现象(房地产贷款占比高、房地产抵押物占比高、实体经济涉足房地产的比例高)。”陈金彪说。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提供材料显示,在2008年-2010年期间,温州房地产市场资金规模约为1000亿元,而历史最高峰达到2000亿元,民间借贷占到楼市资本的约六成。“估计现在流出和缩水的规模,已经达到一半。”周德文说。

今年两会上,陈金彪表示,“目前,温州的房价已缩水三分之一,如果国家能出台差异化的调控政策,使楼市逐步稳定,就能促进交易,进而增加市面流通的资金。资金流转起来了,对资金链、担保链的解套是有好处的。”

如今,温州经济“脱实向虚”后遗症显现。来自权威部门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温州市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处于浙江省“倒数”行列,其中人均GDP、GDP增幅、工业销售产值增幅、银行存贷款余额增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等指标均排在全省最末。

房市继续下行,不仅拖累已经陷入困境的实体经济,更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开发商没有资金拿地,土地价格不断下行,卖地收入不够,但政府又不可能提高税收,反而得向小微企业输血,又不得不回过头来加大土地供应,如此便陷入恶性循环。”前述知情人士说。以前固定资产投资欠债太多,造成城市建设、基础配套设施落后。近几年,温州大幅增加投资。据统计,温州去年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618.16亿元,同比增幅在浙江省排名第一。

今年又启动了“温州赶超发展三年超万亿投资计划”。仅今年1月10日在鹿城区集中开工的7个重大工程总投资就达到了105亿元。

“一季度的土地供应口袋扎住了,但我估计撑不到第三季度,那么多公建配套的前从哪里来。”上述开发商老总说,“我们好几个项目,土地款也交了,政府规划也不错,但是道路也没修好,河道也清理不了。”

温州市委书记陈一新上任后,明确加快实体企业发展,引进央企及世界500强等大企业与发展本土小微企业并重的发展思路,其中,针对众多四处“流浪”的小微企业,温州将在全市规划出104个小微企业创业园,总规划用地2.9万亩。

“这些小微企业,园区地价才40万一亩,连拆迁成本都不够,政府需要拿卖地的钱,去补这个亏空。”前述知情人士说。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温州房价限购松绑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