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10年来首次未强调“房地产调控”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腾讯 发布日期:2014-03-05 15:43 字号:T|T

摘要: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大会议上作了上任以来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涉及到了房地产方面的内容,比如做好房地产税相关工作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0年来首次没有强调“房地产调控”。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大会议上作了上任以来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涉及到了房地产方面的内容,比如做好房地产税相关工作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10年来首次没有强调“房地产调控”。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方面的表述包括,做好房地产税相关工作,完善住房保障机制,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等。

其中,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包括: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

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

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而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提出:1、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2、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此前,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指出,今年两会,铁定不会出房地产政策。

他指出,逻辑有三:一是三中全会已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未来不可能像以前动辄挥舞调控大棒。二是虽然去年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大,但近几个月房价环比涨幅持续收窄,楼市上涨势头趋缓,只要保持当前政策,2014年市场将趋于降温,此时没有必要出台“国N条”这样的新政策。其三,当前商业银行对于房地产贷款态度偏冷,已成为压制房价的重要因素。因此,即便是总理的政府报告中还会提及房地产,但笔墨重点不会放在调控与房价上面了。

杨红旭还表示,“双向调控”含义可能有四。其一,与宏观经济调控类似,未来房地产调控不会消失,楼市热时泼冷水,凉时加把柴,双向运作。其二,更加注重区域分类指导,热点城市必须严调(比如一线),其他城市可保持平稳,甚至放松(比如部分三四线城市)。其三,一方面抑制不合理住宅需求,另一方面增加住房用地和住房有效供应。其四,一方面调控商品住宅市场,另一方面强化住房保障。

杨红旭认为,本届两会期间,我们依旧可以听到委员代表们谈论楼市,但政府部门和官员,不会像以前那样凑热闹了。同时,鉴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和外部环境,两会之后,也不会出台重大调控政策了。至于房产税立法、不动产统一登记、住房信息联网等,皆属“慢活”,属于制度建设,与房地产市场调控并无多大关系。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