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有刚需但供需失衡 缺乏控房价动力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潇湘晨报 发布日期:2014-02-05 08:46 字号:T|T

摘要:一二线城市因为集聚了过多的资源,市场需求始终旺盛。但由于此前两年的土地供应相对不足,导致如今房屋供应偏少,因此这些城市的房价易涨难跌。实际上,地方政府多对“房价控制目标”存有抵触心态。

一二线城市因为集聚了过多的资源,市场需求始终旺盛。但由于此前两年的土地供应相对不足,导致如今房屋供应偏少,因此这些城市的房价易涨难跌。实际上,地方政府多对“房价控制目标”存有抵触心态。

2013年初,国务院出台“国五条”,要求各地要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多地城市为此提出,当地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涨幅不高于本年度城市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幅度。

然而,过去一年,全国许多城市房价都出现明显上涨,完成房价调控目标基本无望。问责能否真正兑现,该问谁的责?年初设定的目标是否科学?公众颇为关注。

目标如何制定是否科学?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一线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已连续3个月同比涨幅在20%以上;厦门、南京、西安、武汉等2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达到或超过10%。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除了温州房价下降之外,全部上涨。

数据显示,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大多数二线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都未超10%,而广州为8.1%,深圳为8.6%。这一数据远低于房价上涨幅度。

迫于房价调控目标的压力,2013年第四季度以来,多个城市集体发力进行调控升级。那么,房价调控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

多地目标制定与往年经验不相符

包括重庆、天津、济南等多地城市提出的目标是:当地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涨幅不高于本年度城市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幅度。

从大多数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看,房地产发展应有一定的超前性,即房价增幅略高于GDP增长速度是适宜的。而从国内多年来的经验和数据证明,中国房屋价格的涨幅一般多是高于各地的GDP和人均收入增幅的名义统计数据的,如2010年12月,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显示,当年房价涨幅高于居民收入5%。

有业内人士认为,通过行政手段压制房价或违背市场规律,“这里面可能就是一个市场规律,硬性制定房屋价格的计划目标难免失败。”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刚需刚需失衡房价控制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