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中国未来城镇化要兼顾特色与综合城市集群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和讯 发布日期:2013-12-06 11:43 字号:T|T

摘要:未来中国的城镇化模式,应该是以此为蓝本实施的,兼顾特色与综合的城市集群。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筑底周期,这种模式才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前几日,底特律彻底破产的消息震惊了不少人。对此,有网友评论说,虽然警钟已经敲响,但中国政府仍然大多热衷底特律的老路,其原因就在于发展规划的盲目和过度的干预。

该网友评论说,中国很多的城市都准备去走底特律的老路,主要的问题恰恰在于政府干预市场太多。大批地方官员本着“在我任期内兴建一批符合经济周期产业”的目标,强制性的将城市发展模式锁死,并且最终演变成了一个个单一产业主导经济死路模式下的鬼城。

该网友认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的城市发展太过迅速,很多城市至今仍然维持在经济上升周期的余晖中。这些没有经历过衰退的城市,根本无从知晓当前的发展模式是否真的能够承担经济风险。而真正风险随时可能到来。

该网友还对中国的未来城镇化道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该网友认为,未来中国的城镇化模式,应该是以此为蓝本实施的,兼顾特色与综合的城市集群。特别是在经济转型的筑底周期,这种模式才显得更加至关重要。

其他观点

蒋劲劲:城镇化不应作为一个地区提升土地价值的一种手段

蒋劲劲在评论中指出,城镇化不应该成为一个政绩的考量,更不应该作为一个地区提升土地价值的一种手段。城市或者区域的发展应该以产业为主导,以实体的产业带动区域的发展而并非是以单纯的造城带动市场投资泡沫的快速膨胀。

他认为,城镇化是现时解决国内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但是推进城镇化并非只是仅以快速地造城为目标, 而更应该是注重城镇化的质量与居民生活的质素。

马志刚:“土地城镇化”要不得

马志刚指出,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产业转移、人口流动、财富增长等,势必会给房地产业带来增量空间,也会扩大 城市建设的投资需求。现在,我国的城镇化滞后明显,加快推进乃大势所趋。但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人的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 化,更不是城市面积的简单扩张。不管是盖高楼大厦,还是修大马路、建大绿地,目的都应围绕人的需要。如果出发点脱离了人,不考虑户籍、产业支撑、基本公共 服务以及城市承载力等问题,盲目推进“土地城镇化”、“水泥城镇化”,会滋生大量矛盾和问题。

马志刚举例说,这些年用地矛盾加剧就是一个证明。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粗放,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随着城镇面积的快速扩张,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不少农民被迫“上楼”,拆迁补偿中的利益纠纷和种种不公平,使得社会 矛盾凸显。

他认为,解决好了城镇化中“人”的问题,城镇化的水平、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城镇化的“红利”也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城镇化底特律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