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不要只盯着“钱”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日期:2013-11-27 16:45 字号:T|T

摘要:城市规划不应只盯盈利项目,恰能为地方政府在城市价值的提升中铺平道路。当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时,地方政府配合这种机制做各类服务,恰是科学的城市规划及资源配置所需的。

城市规划不应只盯盈利项目,恰能为地方政府在城市价值的提升中铺平道路。当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时,地方政府配合这种机制做各类服务,恰是科学的城市规划及资源配置所需的。

中国城市商业地产陷入了迷失。此前号称全球最大商业综合体的广东东莞华南MALL项目,因36%的空置率而遭遇媒体曝光。更令人堪忧的是,目前中西部的诸多新城中,仍然有大量商业地产项目上马。城市的土地资源、商业资源等已明显遭遇浪费。

商业地产商因为利欲熏心迷失了方向?恰恰相反,受制于政府城市规划等诸多因素,商业地产商成为城市规划失败下的替罪羊。政府在城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且功能紊乱。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迷失导致了诸多资源的闲置。

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增加、产业升级及城市品质提升的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引进包括商业地产在内的盈利性项目。此类项目,为地方政府带来了丰厚的土地出让金,也带来了可观的税源,并能成为区域市场新的经济引擎。因此,各个城市往往推出优质地块,促成盈利性项目的打造。但市场并不买账,项目人气不旺、经营效益与政府预期偏差较大。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迷失,源于其没有理顺城市经营的盈利性与公益性关系。地方政府的短视和功利,使其倾向于拍脑袋做决定,并积极促成短期盈利项目的引入。当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配套资金分配、城市规划方案制定等方面具有垄断性时,就容易漠视其他主体的利益诉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因此,地方政府在配置城市资源方面应有新的突破。

城市资源的利用,应注重公益性因素,防止盈利性因素的侵蚀。以纽约中央公园的建立为例,当时公园的设计者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政府及开发商觊觎这片土地和风景,因此亲手订立了一个“禁止侵占的条例”。当周边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不断耸立时,这片公园却能安静地坐落其中。商业利益追逐的时代下,它并没有遭遇土地变性、进而改造成为商业设施用地的厄运。正是这片绿地提供了公共开敞空间,从而为纽约的城市发展和形象带来了积极的效应。

公益性要素的获得,背后需要人人参与的机制做支撑。应防止地方政府过度膨胀自主决定权,而忽视包括市民在内的意见。以荷兰填海造陆的城市发展经验为例,其在操作中并不完全依赖城市规划专家或政府的单方面意见,而是将包括市民在内的各类主体意见进行搜集。因为在荷兰有这样的理念,即人人都享有参与及决策的权利。尽管荷兰的各类城市规划并不能实现人人都满意的效果,但却最大程度地倾注了各个成员的利益诉求。在尽力保障每个主体的利益同时,也规避了城市资源的浪费。

再回来细究中国城市商业地产的泡沫,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在这一类资源的配置方面是有缺失的。缺少公益性要素,而充斥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同时,利益的存在以及政府的政治优势,也往往排挤了市场其他主体的参与,从而难以营造“人人参与做决策”的氛围。从盈利性及垄断性的角度分配城市资源,一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二也并不可持续。

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缺少忧患意识,缺少前瞻后顾的通盘考虑。因此,未来必须在资源配置方面多钻研,进而提升政府执政能力。表面上看,地方政府放弃部分短期盈利的项目是得不偿失的,但实际上却能为其赢得更持续的利益。政府决策更具科学性,将降低资源重复配置及浪费所带来的成本。这部分省去的成本,恰是可利用的资金。而当政府将城市中心绿地、休憩广场等项目取代商业地产项目时,表面看失去了部分税源,但此类区域周边的商用物业、地段及区位以及城市形象等,都将提升价值。

城市规划不应只盯盈利项目,恰能为地方政府在城市价值的提升中铺平道路。当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时,地方政府配合这种机制做各类服务,恰是科学的城市规划及资源配置所需的。涓涓细流的政府资源引导方式,在规避类似的泡沫风险同时,将带来可持续性的城市发展。

责任编辑:张燕凯 关键字:城市规划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