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楼市涨声一片 该不该打压楼市大狂欢

扫描到手机 地产声音 来源:观点地产网 发布日期:2013-11-13 07:29 字号:T|T

摘要:今年下半年的市场狂欢,已经激起人声鼎沸的讨论,地价和房价上涨,竟能将银行逼成钱荒,这说明这轮房价上涨,信贷激增功不可没,但激增的信贷对于就业和经济拉动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股市低迷,经济虽有复苏但依然很脆弱,但货币政策松动空间已经没了。日前公布的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2%,创今年2月份以来新高,环比上升0.1%。相比9月3.1%的同比增幅,增速略有上升。与之相反的是,2013年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持平。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通胀逼的信贷政策也没空间了,但是,我们投资却在下降。央视采访一位市民,那位市民的对人民币的内贬态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既然货币政策没有空间了,财政政策也没有太大的操作空间。可是,有专家却认为,短期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财政政策将取得更多的进展。问题在于,我们的改革目标是削弱政府的直接投资,这是对的,原因是这些年来,我们投资收益率急剧下降,这与政府投资效率低下不无关系。

大量的信贷资金被配置到不动产和公共设施投资,资金流动效率极差,逼的银行闹钱荒,只好直接输入大量的货币和发行理财产品来应急,即使当下还能缓解银行危机,然而其系统性风险已经极度放大。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预计政府不会主动开始去杠杆,她的理由是,近期央行的表述相当温和——并没有指出央行是否认为降低杠杆是应该的或有这么做的计划,只是提示杠杆可能会下降。更重要的是,政府是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者,而政府可能会把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制定在7%以上,这意味着仍需要充裕的信贷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问题在于,长期大幅度的信贷投放已经让我们的M2飙升到107万亿了,地方债台高筑,CPI真实的数据已经超过了大多数人的底线,如果再不去杠杆和紧信贷,只会增加上述数字而已,很难再对经济有太大的拉动了。我们付出这么大的信贷成本,却得到的系统性风险急剧上升而撬动经济增长如此之小,难道不应该改改思路吗?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池子’里的货币已经很多了,再多发票子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实际上,池子里的货币如此之多,不仅仅让我们的物价、房价暴涨,还让我们的赤字扩张,笔者以前早就指出,信贷宽松财政政策必然宽松,大量的无效投资不仅仅占了信贷份额,还会反过来倒逼信贷无度扩张。这种风险已经非冲击经济系统能够衡量了,还冲击我们的社会信心。一方面是天量货币养虎为患,令一方面是GDP数据不理想,我们似乎陷入了传统思维的死角。

是到了真刀实枪地改革的时候了。该怎么改是需要企业家们实践的,可能谁都无法拿出一套完美的方案,但最关键的是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式投资已经走到死局。即将过去的一年,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逐渐清晰,简政放权就是要松动绑在千万民企头上的紧箍咒。行政审批像万里长征的公章旅行,权力寻租之手到处乱摸,越来越多的紧箍咒,快把实体企业疼死了。媒体上屡次披露,大量的企业家们想移民。留住企业,留住就业机会,是需要实实在在地改正我们越收越紧的乱摸之手。

就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今后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更为复杂。今年下半年的市场狂欢,已经激起人声鼎沸的讨论,地价和房价上涨,竟能将银行逼成钱荒,这说明这轮房价上涨,信贷激增功不可没,但激增的信贷对于就业和经济拉动到底起了多大作用?从现实来说,并不理想。实体企业贷款难程度虽然有所缓解,但还是困难重重。我们看到,境外媒体突然转口,从看空中国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地看多中国经济,这种戏剧性地转换足以令人目瞪口呆。

然而,中国经济不会因境外机构看空而真得陷入萧条,也不会因为他们看多而真得困难有所减少。我们保持自己的信心,勇敢地面对经济发展思路的转换,或许,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又将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年终楼市年终楼市促销楼市调控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