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高落地难河北“以房养老”还需迈过“7道坎”(2)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发布日期:2013-09-18 06:52 字号:T|T

摘要:在河北省,由于老人观念、金融业务限制等原因,"以房养老"似乎只是看上去很美,落地却很难。“以房养老”现实阻碍到底有哪些?

制度坎:70年产权,金融机构有担心

“其实在国外,通过遗产信托等方式,可以实现以房养老,但是我国目前房屋的所有权最长只有70年,也成了遗产信托的制度性障碍,产权未到期或到期后如何处置依然存在政策盲点。据我了解,目前我国信托公司基本没有开展遗产信托的。”我省某信托公司人士说。

“住宅产权70年大限”就是保险公司的一大担忧。贾建波说,一般住宅产权年限是70年,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对于抵押房屋使用权剩余年限的估值就很难,“估高了,金融机构吃亏;估低了,房主不愿意。”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通常的按揭贷款,其风险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小的。“倒按揭”却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会不断增大。所以,“倒按揭”利率的确定是一个大难题,如果按揭利率的确定偏向消费者,银行的风险就会加大,而如果按揭利率偏向银行,消费者就会觉得不合算。因此,“倒按揭”牵涉到房地产评估、利率确定、人的寿命预期等多个因素,从估算房屋现有价值,以及预测未来房价走势,包括将房产的价值平均分配到老人每月的养老金中,都需要大量的保险精算方面的人才,这些是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难题。

变现坎:需建立变现交易平台

“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能对房子的价值及投保人的预期寿命进行合理评价,才能确定养老金的额度,且要双方都能接受。”贾建波告诉记者,“比如,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涉及银行的房产处置权,而目前银行处置只能通过法院拍卖渠道解决,银行没有这个处置能力。如果实行住房反向抵押保险,本质上也是个反向抵押贷款,而目前保险公司并不具备办理抵押贷款的资质。”

如果这个机制没有建立的话,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显然是不愿意承担风险。“就是这些房产拿在手里的管理成本都会很高,因此如果推行,就要解决银行保险公司变现的问题,甚至要设置专门的交易平台。”贾建波分析认为。

正如贾建波所说,“以房养老”可能会涉及评估、交易、抵押等多个环节才能最终将抵押物变现。记者在采访我省多家房地产评估公司时,得到的回复多是“没有开展这项业务”。一位评估人员说:“不是没有热情做,而是现在缺乏统一平台,业务割裂太严重。”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以房养老河北以房养老河北以房养老障碍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