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悍妇:想占公婆房产 打骂老人还逼着付孙子生活费(2)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燕赵晚报 发布日期:2013-09-05 07:23 字号:T|T

摘要:9月1日,正定县法院办公室副主任胡敏强对记者说,城关法庭日前审理了一起公婆诉儿媳不孝案。他觉得那个儿媳不孝公婆的情节非常恶劣,应受到舆论谴责。

举债娶媳妇

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

连日来,记者先后采访了井陉、平山、鹿泉、正定、赵县等山区和平原县(市)的一些村干部和农民,发现不孝儿媳问题在很多村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帮大哥” 李玉斌说,农村不孝儿媳问题比较突出,有的跟婆婆吵闹,打骂婆婆;有的虽然给老人吃喝,但总是冷言冷语,对老人进行精神折磨。

井陉县法院办公室陈风庭主任说,儿媳不孝敬老人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不赡养,既不给钱,也不给物,像仇人一样对待公婆,个别儿媳还打骂老人。

正定县法院办公室胡敏强副主任则表示,有些儿媳道德水准太低,敬老孝老观念淡化。“爹住瓦房孙住楼,爷爷奶奶住地头” 这句顺口溜,形象地反映出农村祖孙三代的代际关系和孝道文化衰落问题的现状。

如今,在赵县、正定、鹿泉农村,男青年娶个媳妇除了盖新房,还要给媳妇购买“三金”,即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结婚花费10多万元;在平山、井陉等西北山区,男青年娶媳妇也要花六七万元。为此,父母倾其所有,债台高筑。然而,儿子一成家就分家经营自己的小窝,不愿与父母同住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有的还把结婚时的债务甩给老人。于是,父母就成了“挤不完奶的牛”,只要还能干活儿,就要上山种田。

来自平山县农村的温德军先生说,他们那一带农村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还上山种地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中有的老人自愿,但很多是生活所迫,不愿给儿子增加经济负担。老人因上山种地被摔伤的事情,时有所闻。

赵县南柏舍镇64岁的曹先生说,他的儿子娶媳妇借了不少钱,为了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儿子从来不给他养老钱,他只好自己打工养活老伴。“儿子是指望不上了,等以后我老得走不动了,就靠女儿了!”老曹说,“农村孩子娶个媳妇不容易,所以媳妇在家地位高,惹不起。”

老曹说,还有些儿子多的家庭,在赡养父母问题上相互推诿扯皮。在他们村,有对老夫妇的两个儿子都不愿赡养他们,派出所闻讯后,就把其中一个儿子抓起来关了半个月。

探因

儿子外出打工

婆媳关系缺少润滑剂

既然现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那儿媳不孝公婆问题为什么还如此突出?

井陉县法院办公室陈风庭、平山县农民温德军认为,以前农民穷,婆媳之间常为油盐酱醋之类的小事闹矛盾,现在一些儿媳不孝,主要是认为公婆分家不公,心怀怨恨,把赡养老人义务都推给其他子女。

正定县法院胡敏强认为,正定县离省会最近,一些农民在接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也沾染了攀比心理,而自己又没能力改变命运,因此就觊觎公婆房产财物,妄图一夜暴富。

而据“帮大哥”李玉斌分析,导致儿媳不孝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儿媳文化素质低,对中国孝悌文化认识不够,把钱财看得比天高、比海深,一旦发现公婆无油水可榨取,公婆便成了这个家庭多余的人。他还发现,在不孝儿媳家庭,做丈夫的一般没有地位,对媳妇唯命是从,默然或支持媳妇虐待父母。

河北省老龄办综合处赵丽处长、媒体资深评论员郄文革,则从几个方面概括了儿媳不孝的原因:一是法律意识淡薄,不讲道德,狭隘自私,疼小不疼老;二是夫妻感情不和,媳妇把怒气转嫁给公婆;三是儿子在外打工,儿媳与公婆之间缺少润滑剂;四是家庭还是不太富裕。

他们说,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养老还是以居家为主,随着青壮年男性外出打工的增加,原来还能凭借丈夫或儿子作为缓冲作用的婆媳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家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还能积极地谋求家庭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之道,但也有少数儿媳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与公婆的关系,稍不如意就心存芥蒂,对老人不闻不问,甚至有的还发展到怒斥打骂的地步。这样的儿媳无疑应该受到谴责,触犯刑律还应该受到严厉惩处。相信,随着农村养老体系的进一步建立,新型的养老模式一定会对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造成冲击,国家对农村养老机制的投入和倾斜也会极大地改善农村老人的生存环境。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抢占公婆房产逼老人付生活费空巢老人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