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再融资开闸预期升温 调控或入去行政化时代(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日期:2013-07-19 07:59 字号:T|T

申银万国认为,再融资将刺激地产股估值修复。在7、8月份销售缺乏亮点、而龙头公司估值仅有七倍左右的情况下,再融资重启将可能成为地产板块股价表现的主要催化剂。前期扩张快、负债率较高的成长型公司,以及已经上报过股权/债权融资预案、股东资源丰富的公司,有保障房或一级开发业务的公司可能将更早受益。

“去行政化”或成方向

在“国五条”实施已过百日,房地产市场初显平稳,而房价始终坚挺,土地市场“地王”频出,楼市调控压力依然较大的大背景下,市场对房企再融资开闸最大的担心是将释放出楼市调控的“拐点”信号,使近几年的调控成效前功尽弃。

张玉良认为,短期内,房地产企业融资后可能会推高地价、房价;但长期来看,房价最终是由供需关系决定,放开融资后,房地产企业获取资金,增加投资,反而有利于扩大供给,从而平抑房价。不仅如此,开发商资金不再紧缺后,除了增加居住地产外,还会开发产业地产和城市设施配套服务的地产项目,对经济发展有积极推动作用。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也认为,房企融资开闸与房地产继续进行调控并不相悖。“近年来,业内一直呼吁,未来房地产调控应在加强落实现有短期政策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中长期政策制定,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更多地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调控。有条件地放开房企融资政策,就是弱化行政干预,通过市场规律的传导,达到调整市场结构的目的。”

“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放到位,该管的事必须管住管好”,专家认为,楼市调控应当有进有退,行政化的调控手段应逐步退出,在房地产融资、开发、销售等环节应尽量减少行政干预,实现市场化运作。同时,住房信息联网、不动产登记、房产税等长效机制也应适时启动,从土地、金融、财税等方面继续进行灵活调控。

苏雪晶分析认为,今年全国两会后,对于房地产行业调控,政府部门更强调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来替代行政调控手段。然而,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完善的机制保障下,逐步增强市场的调控作用,从“堵”变成“通”。

责任编辑:王丹 关键字:房企融资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