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整治 滹沱巨变 滚滚沙尘源变成美丽“后花园”(2)

扫描到手机 石家庄资讯 来源:燕赵晚报 发布日期:2013-07-12 07:13 字号:T|T

摘要:在滹沱河干涸的河道内建设大面积的人工湿地,可以明显降低周围区域的温度。“这片湿地建成后,可使那片区域温度明显降低,提高生活舒适度。”张忠民说,数百万平方米水面的形成,将大量挥发水分,可提高空气湿度,这座城市因此也会变得更加“水灵”。

水面

曾经 黄沙漫漫一滴水也看不见

人逐水而居,城依河而建。一座城市可以没有雄伟的建筑,可以没有繁华的街道,但绝不会没有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而几乎所有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都会有关于一条河流的美好回忆,人们亲切地称心中的那条河为“母亲河”。而我们的“母亲河”,毋庸置疑就是滹沱河。

“时至民国,河中船舶500有余,往来于正定高家营、深泽乘马等码头。晨曦夕照时,滹沱河泊船如龙、波光如鳞、灯火星流、往来吁号、行业繁多、铺面林立、热闹非凡。河内鱼虾鳖蟹成群,水面天鹅鱼鹰游弋,两岸飞禽走兽栖息,河滨之地绿草繁茂、间杂牛羊……”这是昔日有关滹沱河的记载。

然而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滹沱河石家庄区段在石家庄人的眼里慢慢改变了颜色——河道干涸断流,两岸土地沙化,植被树木稀疏,生物种类锐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一个丰水区域日渐向贫水区乃至荒水区发展。

“我小时候,在滹沱河里,挖个沙土坑,用手拍几下,就能渗出水来,我们都直接喝,很干净的。”已年过古稀的何老爷子早先就在滹沱河南岸住,他说,后来水越来越少,沙土越来越多。

绿荫夹岸一河清水向东流

昨天,蒙蒙细雨中,站在子龙大桥向东眺望,烟波浩渺,可谓天水一色。难怪老人们感叹:“美丽的滹沱河又回来了,真好。”

曾几何时,如何让世代石家庄人的母亲河重现生机,继续浸润这片承受过她恩泽的土地,成为了人们急切的渴盼。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经过多方论证,科学决策,于2007年11月正式启动了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

2009年8月6日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干涸多年的滹沱河开始蓄水,碧波荡漾将再现石家庄的母亲河。

2010年7月1日,是个举城沸腾的日子。这一天,市民们奔走相告,相携来到滹沱河畔;这一天,滹沱河主城区10公里河段全线蓄水,干涸了近半个世纪的滹沱河重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美景,宽600至1000米的水面在市区北部形成一条长长的玉带,波光粼粼,水鸟翔集,长坎护岸,飞桥映水,让这个极度“干渴”的城市变得柔媚多姿起来,也更加富有了灵性。

如今,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1至5号水面16公里基本全线蓄水完成。

望着失而复得的“母亲河”,人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滹沱河整治滹沱河新貌滹沱河美景滹沱河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