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集资盖房10年未果 败给了高房价(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日期:2013-07-04 07:25 字号:T|T

几个月后,项目失败,她马上在三环边买了房,可家里人还是埋怨,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房价涨了不少呢。尽管如此,她现在依然相信老于。

市区的房价已经让于凌罡无法再做梦。“现在北四环楼面地价都上万了,还指望北四环的便宜房子?”2009年,他在博客上宣布,暂停组织在市区合作建设住宅项目。现在,他的目光又投向了六环外的昌平。

但这个已经退到六环外的人,就像一根钉在土地上的刺,并没有被遗忘。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监称他为“佐罗”。舒可心则把于凌罡和他的同伴当作“可爱的孩子”,“他们的价值在于通过这样的努力,促进政府反思、商人改善工作、大众思考,为什么西方合作建房能成功,我们就不行?”

尽管得到这些认可,于凌罡还是觉得自己的梦想得不到理解。多年后,一位记者反思,或许人们曾在高房价中,把太多意义赋予在这个普通青年身上。

“没有能降房价的救世主。我不是救世主,也没那功夫。政府都不敢承担的责任,凭什么放在我身上?”于凌罡伸着右手指着远处的窗口,语速越来越快。

周围的人觉得于凌罡脾气有点急,“见到网上说话不靠谱的就冒火”。QQ群里有人说话不投机,他就把对方踢出去。“对于反对的人,他第一反应不是说服别人,而是愤慨,这可能和这么多年没有成功反屡遭质疑和埋怨有关。”一位合作建房的参与者说。

从来没有表现过失败的困惑

于凌罡也承认,性格越来越不好,“因为这帮人越来越不像话。”

在舒可心眼中,这个“有主心骨”的年轻人很难听进别人的建议。但舒可心认为,于凌罡的“退”,并不是一个人遇到的问题。他是纯粹在市场拼搏的人,而开发商靠走关系拿土地,反过来又用地抵押贷款。“在中国,权贵集资建房做得成,公民就做不成。”他说。“这么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大家凭什么相信他?大家相信的是背后的制度,没有制度就没有钱,没有钱就什么都别说了。”舒可心说。

不过,在他的记忆里,于凌罡从来没有表现过失败的困惑,“他很有韧性,不像失恋了要找别人倾诉。坐在一起时,他总有无数多的想法。”

于凌罡也曾在博客上流露过失望:“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我向大家道歉,请大家别客气,想骂我,随便骂,我活该,一切都是我自找的。”

他说,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足够的财力,“如果我是体制内的人,区委书记、乡镇书记,我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无力。但我进不去体制,我说话太直。”

几年前,于凌罡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做投资,现在住在南四环外租的两居室里。在这间并不属于自己的房子里,于凌罡兴致勃勃给记者看最新设计的保障房项目的户型图。他把鼠标在桌面上滑来滑去,图片里的横线和竖线在描述中变得立体起来:“这是进门,一个书柜,4人沙发,家里来个客人直接在沙发上睡了。4个衣柜,装您东西没什么问题,卫生间厨房,都是4平方米以上,还有个小储物柜,您家里有个大件的东西可以往里装。OK,这种房子您首付5万,月供1270,您就住上了。”

很多年前,他曾以同样的热情,对着户型图向别人描述着他的大楼。那时的它可能在东二环、北三环、北四环。如今,于凌罡看中的那些地上,是瑞士公寓、元大都公馆,是5万一平方米的商品住宅。

责任编辑:王丹 关键字:高房价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