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文称楼市调控手段将转向“长效机制”(2)

扫描到手机 政策与金融 来源:扬子晚报 发布日期:2013-05-13 08:20 字号:T|T

摘要:“国五条”地方细则今年3月出台以来,除北京市以外,有关二手房交易个税按个人所得的20%征收政策,在许多地方并没有明确实施时间,因而一直处于“悬空”状态。

房价环比上升,“地王”再度回归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1.00%,自2012年6月以来连续第11个月环比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地王”再度回归。5月6日,广州白云同宝路土地的出让经历了近200轮争夺,成交的楼板价高达每平方米25597元,溢价率达到1145%。4月以来,厦门、长沙、天津等地都出现了高溢价地块。

“20%个税等政策‘悬空’,倒是给房企吃下一颗定心丸。”一知名房企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0年至2012年,每年供地完成率均不到七成。国土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15.08万公顷。供地计划能完成几成,尚待观察。

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认为,房价坚挺,“地王”回归,会增加政府调控的难度,但是,既定政策又不能走过场,还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可见政府调控面临着两难的处境。

撬动银根地根,建立“长效机制”

业内人士分析,我国股市、基金等资本市场长期低迷,不能实现多数人的资本“保值增值”的愿望,加上土地财政的无可替代性因素,地方经营土地的冲动难以遏制,以至于楼市“保值增值”的作用明显,因而资金不断涌入这一市场。

今年3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财税改革要拿出方案,循序渐进。金融改革要在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推出新的举措。加快建立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记者了解到,针对“长效机制”的相关调研正有序进行,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本届政府楼市调控的“关键一招”。

业内人士指出,建立房地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能只一味地限制房价及购房需求,而应该在加快土地供应、改革“土地财政”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认为,必须遏制楼市作为“投资品属性”的不断膨胀。

“与其试图撇清房价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不如采取切实可靠的行动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建立健康的资本市场、丰富人们投资渠道,来为楼市合理‘减压’。”陈晟如是说。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楼市调控楼市调控机制楼市调控手段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