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催生楼市躁动 高回报引燃投资冲动(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日期:2013-03-11 07:18 字号:T|T

摘要: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在轮回,面对高企的房价,中央政府从未停止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脚步。在调控高压下,部分楼市依然出现“价量齐升”的躁动。究竟是什么支撑着房地产市场,是什么促使房价不断走高?

  “全家团圆”:为老人买房

从事视觉设计工作的陈先生已经结婚两三年,不需要为“婚房”发愁,由于暂时不打算要孩子,自然也没有为孩子买房的顾虑。但是他也想买套房子,“为了把山东老家的父母接过来。

尽管陈先生夫妇在北京生活工作多年,但是两人户口都不在北京,加上此前各种阴差阳错的原因,两人并不具备在这个“严格限购城市”买房的条件“我们很想买,这几年也攒够了钱,本来希望限购政策有松动的一天,但是目前来看几年内大概是没希望了。”

最终,他们不得不在河北燕郊选择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优点是比北京城区便宜很多,单价8千多,相当四环区域房价的1/3;缺点就是远点,好在我们有车,每天不上班路况顺利的话也就半个小时。”陈先生说。

陈先生告诉记者,在城区租一个两居室的房子,月租金一般不会低于4000元,而买房子后的月供则远远小于这个数目“有了自己的房子,才会有家的感觉。”

 “夹心层”:望房兴叹

事实上,在住房保障还不能完全覆盖的背景下,虽然刚性需求持续上涨,但在房价节节攀高的背景下,不少购房者最终只能“望房兴叹”。

山西省长治县北呈村的史旭娇2006年大学毕业后,在县城一家企业从事电工工作。他和爱人每月收入加起来不到3400元。他说:“房子涨价太快,每年至少涨了30%,但是每月2000元的收入已经几年没有变化。以自己目前如果在县城买房非常不现实。”史旭娇说,幸好自己和爱人都是城镇户口,去年5月申请保障房。但是,目前来看,不论经适房还是公租房,至少还需要等三年时间。

记者了解到,以长治县为例。已经竣工和入住保障房共有671套。其中经适房540套、廉租房75套、公租房56套。2013年至2015年,计划再开工建设经适房576套、廉租房108套、公租房126套。但是工作人员坦言,这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高回报引燃投资冲动

在购房大军中与“刚需族”对应的就是“炒房族”。“炒房族”是个被指责的群体。但在投资渠道并不丰富的中国来说,炒房成为不少民众寻求财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选择。

  存钱不如“囤房”

“我的父母都是工薪阶级,为了培养我读书,几乎耗干所有积蓄。所以我想自己攒钱买套房子,不忍心在房子的事情上再让他们操心”。不久前在湖北省一个三线城市买了房子的刘小姐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己买房时的最初想法。

和很多单身族为了结婚而买房不同,刘小姐说她买房子是为了投资“我们那里结婚一般要求男方提供婚房,退一步讲也是男方提供首付,然后双方一起供房。所以我没打算要自己准备婚房”。

刘小姐告诉记者,她2008年6月底毕业于国内一个普通大学,当时本硕连读一共7年。在研究生毕业前一年在北京一家公司开始实习,毕业后获得转正留用的机会。“由于户口不在北京,所以没办法在北京买房子,只能回老家去买。”

虽然硕士学历,但工资增长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的涨幅。她认为“房价是不会跌的,尽管国家出台了种种政策,但是买方愿望太强烈,房价不会大跌,顶多涨得慢一点”。

有了这个念头以后自己开始攒钱,差不多两年后,慢慢有了将近10万元的积蓄。按照当地的政策,90平方米以上的要首付三成“想到买新房还得要一笔装修款,买地段偏的价格便宜的,将来不容易租出去”。她说,最终将目标定为市区内小面积的老公寓房。“面积小,压力也小;再加上地段好,既容易出租,以后也容易出手”。

而她最终也如愿以偿,买下市区的一套老公寓,位于6楼的4楼,60平方米,二室一厅一厨一卫。房子以35万元成交。

“父母和朋友帮忙凑齐了首付,贷款20万元,平均月供不到两千元。”她给记者算了笔账,“因为地段好,保守估计房子未来每月收1000元租金没有问题,所以我月压力很小,而且还没用自己的公积金,用的是商业贷款。”

她告诉记者,自己只想着手里有套房子“心里踏实”,至于将来结婚也肯定不会住这个房子“结婚还是要买新房子,到时候再和未来老公一起努力吧。”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房价房地产供需失衡楼市投资楼市投资回报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