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房地产界代表委员这样建言

扫描到手机 政策与金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日期:2021-03-09 08:54 字号:T|T

摘要: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为2021年全国两会带来4份提案,其中一份是《关于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共提交了多个建议,均和房地产领域相关,其中一个是《以工业化推动建筑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

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研发应用,助力解决“用工荒”

每经记者 黄婉银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长期持续关注智能建造、职业教育、海外农业、乡村扶贫等领域,多年来的两会提案均涉及这些领域。

3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杨国强为2021年全国两会带来4份提案,其中一份是《关于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提案》。

杨国强表示,目前我国建筑业大而不优,落后的施工手段及施工方式制约了行业效率及建筑质量提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施工安全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代表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加大建筑机器人研发提高工程施工智能化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9年我国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090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16%,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我国建筑业大而不优,落后的施工手段及施工方式制约了效率及建筑质量提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施工安全问题,行业“招工难”“用工荒”现象也在不断加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代表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因此,杨国强建议,首先应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的研发应用。同时,在现有龙头企业研发成果基础上,大力推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投入工程项目建设,加快试点推广,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

其次,要加快推进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实现设计、采购、生产、建造、交付、运行维护等阶段的信息共享。

要推动一个行业进步与发展,自然要不断完善行业标准和体系。杨国强在提案中表示,“要研究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及评价体系,推动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的基本规定、评分体系、评价等级、评价机构等,加快实现智能建造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应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推进种业研发应用打造我国“农业芯片”

中国粮食需求总量非常大并且呈刚性增长趋势,去年仅大豆进口量就超1亿吨,肉类进口量也连年攀升。但现阶段国内土地资源有限,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广阔的可耕土地,蕴藏着巨大的农业发展潜力。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农业企业完全有能力率先“走出去”,大力拓展国外农业投资市场,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但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整体不够高,而且种植业、养殖业领域许多高端品种大量依赖国外进口,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走出去”还涉及到出国人员的海外安全和成本问题,海外国家也普遍不希望有大量外来人员入境。

在杨国强看来,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布局“无人化农场”应用场景,广泛应用农牧机器人、自动驾驶农机设备等新技术,推进种源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将成为占据全球农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一度被形容为碧桂园发展的“三驾马车”。而近年来,杨国强尤其对智能机器人、现代农业非常重视。

杨国强建议,要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建立海外农业基地。同时,试点打造大规模的无人化农场,提高农业生产力。

去年10月,碧桂园与北大荒共同打造的全球首个超万亩无人化农场——黑龙江建三江七星农场已经亮相。在这个无人农场中,可以实现水田筑埂、搅浆、插秧、旱直播、飞防、秋翻地、旋地以及无人化旱田灭茬、翻、耙、起垄、播种、喷药等20项农机作业无人化。

杨国强最后强调,应加快推进种业研发应用,同时大力培育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品牌,逐步突破国外对种业资源的垄断,让我国拥有属于自己的“农业芯片”。

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

大力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以工业化推动建筑发展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自2013年初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到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再到2021年,中南集团董事局主席陈锦石已先后9次参加全国两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今年的全国两会,陈锦石共提交了多个建议,均和房地产领域相关,其中一个是《以工业化推动建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加快发展,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增强,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6%以上。

我国传统的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建筑业成为仅次于制造业吸纳农民工的第二大行业。然而我国建筑劳动生产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建筑业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还不高。

如传统建筑业会造成噪声污染、废水污染、废气污染、粉尘污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和有毒物质污染等。其中建筑垃圾、建筑扬尘和建筑噪音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是国家严格控制的污染源。

装配式建筑虽然得到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在土地出让环节设置了装配式建筑比例要求,但是目前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标准化水平不足、技术水平处于低端等问题依然存在。

对此,陈锦石给出以下建议:首先是大力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水平与技术水平。一是充分借鉴发达国家NPC技术体系,在降低成本、施工便捷、安全等领域加大研发,不断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管理体系,推动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更好发展;二是装配式建筑优先采用EPC总承包,从设计-采购-施工全方位把控产品质量,真正实现全过程、全专业综合高效管理;三是在政策上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占比。

其次,高层建筑强制使用钢结构,有效提升工业化程度,同时增强结构安全性。

第三,继续加大对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消除目前存在的质量通病问题。完善国内现有图集和施工操作手册,增加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措施。加快专业人才培育,各类人才持证上岗。

第四,在建筑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使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和节水技术,节约水资源;选择符合区域地理、气候特征的住宅建筑体系,研制推广新型砌块、轻质板材和高效保温材料,减少能耗。

最后,在政策上开辟绿色通道,建立激励政策扶持建筑工业化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

建议设立基金,加大救助受疫情影响困难企业

每经记者 王佳飞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共提交了4项提案,分别涉及救助受疫情影响企业、传统村落保护、延长退休年龄和鼓励科学技术创新等内容。

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的跟踪调查显示,将近60%的企业认为疫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造成企业经营困难。其中,一部分行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如文旅部抽样调查显示,2020年度国内旅游人数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22亿人次,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5万亿元,下降61.1%。

在《关于建议国家加大救助受疫情影响困难企业的提案》中,傅军表示,在疫情暴发后,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社保减免、金融支持、消费激励等大量的惠企政策措施,但在国内疫情虽然得到控制但其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后疫情”时期,仍有大量的企业元气大伤,面临着生产经营困难。

基于此,傅军建议国家设立2万亿元的救助基金,重点为基本面较好、有增长潜力的企业纾困。同时,针对困难企业所主要面临的资金周转这一关键问题,给予灵活低成本的信贷支持;对因资金链断裂发生债务问题的企业,相关诉讼、执行案件暂缓执行;对于涉及面广、诉讼面多的企业,指定集中司法管辖,避免发生踩踏。

傅军建议,对于面临困难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可新设或依托政府现有的产业基金等平台,通过企业混改等市场化、法制化方式予以扶持,变补贴救助为赋能激活。

关于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傅军在《关于加强乡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提案》中表示,近年来,我国出台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部分地方却出现了“强制人屋分离”“赶村民上楼”等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乱象,有的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特别是“人屋分离”的做法,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在傅军看来,保护传统村落,需要政府加大保障补贴力度,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傅军提案表示:“要充分考虑村民的生存需求、发展要求和公平诉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让村民住得方便、住得舒心,切实得到传统村落保护的实惠。对于坚守古宅老屋的村民,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引导和帮扶,比如在商业经营、民宿建设、文旅产品方面提供指导,使其在村落开发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关于退休年龄问题,傅军认为,“十四五”将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最重要的“窗口期”,建议国家抓住时机从公务员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地推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将退休年龄延长至男满63周岁、女满58周岁。

在鼓励科学创新上,傅军表示,要重视发挥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应在政策层面像对待国有企业一样,不断加强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支持,重视发挥其在互联网和制造业领域主力军与突击队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控股董事长翟美卿:

希望增值税改革能更贴近纳税人诉求,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每经记者 黄婉银 每经编辑 魏文艺

近年来,无论是在国家还是社会公众层面,税制改革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减税降费、营商环境等是众多代表委员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2020年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2021年,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香江控股董事长翟美卿,她也是关注减税降费、税制改革的代表委员中的一员,今年她的两会提案也与此相关。翟美卿表示,作为普通的纳税人,希望增值税的改革能更加贴近纳税人诉求,让更多的纳税人享受增值税改革的红利,从而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NBD:3月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本次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您对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感想?

翟美卿: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方方面面都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安排,为未来一年的发展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更加坚定了大家的信心。

报告非常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对国内市场环境,强调用改革办法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绝不扰民渔利,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前行。给广大民众和市场主体都吃了定心丸,激发群众积极性,撸起袖子加油干。

NBD:一直以来,我国增值税税制存在税率档次多、抵扣链条不完善及政策内容复杂等问题,您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翟美卿:增值税的改革涉及面广,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明显、各种经济交易形式活跃的国家来说,出台统一标准的增值税税制是很难行得通的,改革的进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近年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也在积极推动增值税税制改革,加快增值税立法进程,包括减并税率、完善抵扣链条等措施。作为普通的纳税人,我们希望增值税的改革能更加贴近纳税人诉求,让更多的纳税人享受增值税改革的红利,从而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NBD:作为企业家,站在您的角度来看,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解决加快增值税税制简化?

翟美卿:建议简化增值税税制,取消针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特殊税收制度,将三档税率、一档征收率归并为两档,取消目前执行的13%、6%税率和3%的征收率,统一采用9%和5%高低两档税率。

取消针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特殊税收制度,不再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可通过允许人力资源成本抵减应税收入、允许贷款利息抵税等手段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降低税负较高的行业,实现税收公平。

全国政协常委、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

借“双循环”东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积极建言,共提交了6份提案,其中有两份和房地产领域有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这6份提案内容涉及后疫情时代助力华侨华人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加强香港和内地交流互通,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优势,提升民间力量助力文物回流能动性,大力传承中华文化;拥抱科技创新,挖掘线上线下消费潜力;促进智慧治理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应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优化人口结构等国计民生相关议题。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更是传统对外开放的窗口,具备打造“内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样板的良好条件和巨大优势。

在《关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许荣茂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做好基础设施“硬联通”。积极打造内联外通的流通体系,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实现城市通勤、物流运输便捷高效。大力发展智慧交通,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建设。

其次,打通制度和机制“堵点”。完善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更好地保障港澳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对港澳投资放宽市场准入,扩大金融、专业服务、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开放。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壁垒。

第三,推进一体化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区域战略统筹,优化大湾区内部区域分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各城市之间的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与特色化发展,强化各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联系。

第四,加强金融有机衔接。建议深化金融业开放合作,发展跨境金融业务,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最后,扩大人文与文化对接。推出更多便利内地与港澳人员交流往来的政策措施。推动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赴内地发展,在大湾区为其提供更多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的机会。不断丰富港澳青年赴内地交流活动,增加港澳居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

推进智慧治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和创新平台,集成数据、分析数据仅仅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前提,最终是要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让数据“为我所用”,让城市运行“智慧”起来。

不过,从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来看,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尚不明确,个别城市还停留在数据汇总、数据展示层面;二是缺乏顶层设计。城市和部门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利于更大区域间数据联动;三是体制性壁垒依旧存在;四是平台化的效应尚未发挥,政企合作效率不高。

为此,许荣茂在《关于推进智慧治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的提案》中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将智慧治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必须在地方政府层面形成“智慧治理”思维,鼓励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方便百姓办事、节约行政成本。要加强对科学化城市治理的培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

其次,坚持智慧城市“全国一盘棋”,有规划、有步骤实施地方智慧城市建设。一是在国家层面不断完善智慧城市标准、规范和规划布局;二是有层次地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确保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总体平衡、错位发展、创新有序”;三是及时建立国家级智慧城市“中枢系统”,在统一标准下,鼓励地方政府自主创新,鼓励企业技术融合。

第三,突出产业带动效应,推动智慧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建设。要鼓励地方政府向硅谷、波士顿等世界领先的基础创新城市看齐,积极培养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智慧性产业和新兴科技相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新兴科技产业体系。

最后,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培养。要及时建立国家智慧城市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在学科设计、技能培养等方面培养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龙净集团董事局主席林腾蛟:

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战略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阳光龙净集团董事局主席林腾蛟提交了“关于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战略”的相关建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这份议案中,林腾蛟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代表了中华民族最深沉、最根本的精神追求,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不竭源泉。饱含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支撑,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支撑,是持续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强大基因。

林腾蛟在上述建言中提出以下四点建议:首先,完善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体系。中华文明饱经沧桑而薪火相传,源于中华民族独有的系统性、结构性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议根据“十四五”规划,着眼于我国战略发展目标和实践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加强包含研究、教育、实践、保护、传播等内容相关体系建设,增设专门的机构与人员,以辩证的观点,深入分析传统文化,既不盲目复古,也不简单否定。统筹推进文化典籍梳理、思想理念分析、时代价值提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

其次,加大力度普及全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青少年、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为重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通识课纳入国民教育、成人教育、党校教育中。教育部门设立专项经费,扩大文学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占比,邀约“文化视频达人”、“90后”非遗传承人、“经典国漫”导演与制作人等进校授课,培养和发掘一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人才;优化国家干部、企业精英选拔和考核办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修身齐家的优秀思想和理论,如“和为贵”“民为本”“法不阿贵”等,可以为国家、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有益启示,为实现文化强国提供更有力的精神支撑。

第三,适当降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认知及应用的门槛。

最后,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融合意识。

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

补齐偏远乡村学前教育短板,助推乡村振兴

每经记者 陈利 每经编辑 魏文艺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何继续坚持教育援助,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蓝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杨铿为2021年全国两会带来3份建议,其中一份就是《关于补齐偏远乡村学前教育短板 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杨铿表示,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学前教育是教育扶贫的主攻阵地——这也是蓝光集团近年来的扶贫经验。因此,他建议加大政策力度,深耕薄弱环节,坚持教育扶智,补齐偏远乡村学前教育短板,逐步实现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推进偏远乡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改善升级,着力破解“村空、乡弱、城镇挤”问题。

具体来看,首先是加大政策力度。包括继续保留中央、省教育扶助支持政策,继续实施重点工程行动,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投入,防止“因学返贫”;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实行差异化资助政策,充分满足相对困难家庭子女多元化教育帮扶需求,让财政支持有理有据,让社会力量有的放矢,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继续多措并举、多方参与,通过金融信贷、税收减免、荣誉激励等措施,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社会力量,形成政策引导、分工协作、专业运作、资源汇聚的长效帮扶格局。

其次是深耕薄弱环节。包括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布局、乡村建制调整改革和易地搬迁安置等动态变化,逐步实现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着力破解“村空、乡弱、城镇挤”问题;推进偏远乡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改善升级;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持续投入,反对作秀式、运动式、粗放式等形式化慈善,发掘、倡导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模式。

最后是坚持教育扶智。包括加大学前教育数字化投入,引导电信、教育、互联网企业和社会组织兴建、捐赠数字化设施和服务,打通乡村与城市教育的数字鸿沟;加快师资培养,实施“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增量提质计划”;大力发展幼教辅导员队伍,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村幼辅导员的身份、待遇、保障等切身利益,解决缺额及稳定问题;建立公益援助项目评估体系、评价机制,发掘典型模式和优秀经验,推动公益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此外,他还提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中央尽快出台“‘十四五’民营企业发展指导规划”,让“好政策的源头活水能浇到民企的根上”;大力推进干细胞临床转化机制革新,建设专项机构、有机融合各相关方,并搭建资金引导平台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加快生物医学领域战略新兴产业孵化。

全国政协委员、正荣集团董事局主席欧宗荣:

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广泛参与,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正荣集团董事局主席欧宗荣提交了《关于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在这份提案中,欧宗荣指出,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品质,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从养老服务发展上看,目前我国约97%的老年人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主。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养老体系,已成为最符合我国国情、最顺应老年人养老意愿的模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关于推动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欧宗荣共提出五大建议。

一是强化老有所“养”,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以社区为单位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努力实现城市的每个社区都有养老服务中心,每个街道都有功能齐全的老年照料中心或老年服务综合体。其次,要强化政策落地,保障新建居住小区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要求,实现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时,要完善扶持政策,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等创新模式,推动各地既有居住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推动老年人居家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

二是强化老有所“助”,持续加强社会各方力量整合,助力完善社区养老体系。一方面,要全面建立开放、公平的社区养老服务市场,放宽社区养老服务市场准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广泛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另一方面,要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举措,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的优势,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同时,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养老服务中的深度应用,充分借助科技力量、信息手段,创新社区养老服务产品,不断提升老年人服务体验。

三是强化老有所“医”,持续深化“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新模式。

四是强化老有所“依”,持续推动社区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强化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持续推动社区老年教育、社区文化活动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

利用香港双向桥梁作用贡献国家“双循环”战略

每经记者 吴若凡 每经编辑 魏文艺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提交了一份《关于利用香港双向桥梁作用贡献国家“双循环”战略的建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林龙安在这份建议中指出,国家在疫情下作为带动国际经济复苏的火车头,中国香港可凭借优势贡献国家在“双循环”战略发展中所需,同时藉此走出困境、重振经济,实现长治久安。

“双循环”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轴,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过去累积了丰富的人才和经验。但由于全球经济环境转差,香港的社会发展正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同时也反映出香港深层次的原因是:产业空心化,过分依赖金融、地产和服务业,导致城市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人才空心化,科技研发等尖端人才因没有用武之地,加速流失。

在这份建议中,林龙安提出了五点内容。

首先,香港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国家“双循环”战略,是在百年大变局历史关口,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关乎香港的未来。在国家新格局下,香港需要利用双向桥梁作用贡献国家“双循环”战略,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香港享有“一国两制”的优势,可进一步强化在国际循环中的“中介人”角色;另一方面,可聚焦内地市场商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大湾区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循环的“促成者”,发挥好这双重角色将为香港经济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利用香港基础科研力量为内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服务。香港拥有全球顶尖的基础科研力量,创新能力居亚太区前列,五大高校进入世界大学100强,在生物医学、神经科学、基因组学、疫苗技术、干细胞技术、人工智能、计算科学与信息技术、智能城市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球前列;在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信息和风险管理、网络保安等方面也有较大优势,可支持内地产业创新向纵深发展。香港还拥有高端的科技创新支持系统,包括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科研体系、高水平的智慧财产权保护、世界级的金融服务业,以及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便于汇聚国际高端的创新要素,尤其是高质素的创新人才,为内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服务。内地则拥有庞大的市场、以及转化科研成果和先进制造能力,双方形成强有力的互补合作关系,未来在配合内地,尤其是大湾区以创新驱动引领“内循环”方面将发挥独特作用。

第三,依托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参与“双循环”。香港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及国家“十四五”规划。包括加强推广香港品牌,便利港商于内地销售产品,协助“香港制造”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放宽本港业界准入门坎,加强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深度参与内地金融市场,利用香港业界的国际经验和金融网络,在“双循环”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大做强香港金融市场;加强推动香港电子商贸,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四,建议香港在创新金融领域与内地加强合作。

最后,香港可帮助内地通过外资连接国际市场。

新闻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石家庄 关键字:两会房地产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