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内4家房企被曝流动性危机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发布日期:2019-11-25 07:51 字号:T|T

摘要:进入11月中旬,持续收缩的融资环境和不断探底的销售市场正在成为压垮部分中小型房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进入11月中旬,持续收缩的融资环境和不断探底的销售市场正在成为压垮部分中小型房企的最后一根稻草。

11月15日,银亿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81.SZ,以下简称“银亿股份”)发布公告,透露公司第一大股东熊基凯所持的7.12亿股股份已被冻结。

而就在此前一日,已有三家房企不约而同的发布了利空消息。其中,因为拖欠项目收购、垫付款,二股东上置投资将上置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1207.HK,以下简称“上置集团”)告上法庭;由于未披露多笔债务违约等问题,颐和地产及董事长何建梁被中国证监会出具警示函;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185.SH,以下简称“格力地产”)的大股东也被冻结了股份,因为没有如约回购小股东的定增股份。

实际上,经营恶化、流动性枯竭才是诱发危机的根本原因。

格力地产的主营业务收入已连续三年无法覆盖债务本息,而颐和地产目前已有9笔违约债务,单笔数额均超过1000万元。上置集团的净利润也连续三年下滑,今年上半年还录得1.99亿元的亏损。银亿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最近一年,公司控股股东银亿控股持续面临流动性危机,虽竭力制定相关方案、通过多种途径化解债务风险,但仍不能彻底摆脱其流动性危机。

当大型房企如万科等高呼活下去的口号时,多家中小型房企则已经在行业寒冬中上演着一场接一场的求生之战。

明源地产研究院存量地产首席研究员艾振强表示,今年出现流动性危机的房企数量明显增多,包括好几家百强房企。“政策调控两边挤压,销售端销售被限价,融资端被严控。再加上大型房企以价换量收割市场,中小房企更容易受到冲击。”

━━━━

多家房企陷入求生危机

银亿股份的公告显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及一致行动人熊基凯被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了7.12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7.67%。而截至2019年11月15日,熊基凯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冻结约26.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6.20%。公开资料显示,在今年6月份,由于无法彻底解除债务风险,该公司控股股东银亿控股已经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大股东被冻结了股份的还有格力地产,该公司在11月14日披露,三位小股东申请冻结大股东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3.5亿股股份,占格力地产总股本比例的16.83%。其中一位股东已经提起诉讼,要求大股东按照当初的定增约定回购自己的5162万股股份,并赔偿相关损失。

上置集团面临的则是二股东的索赔诉讼。据了解,在2016年4月,上置集团与新城镇、上置投资就以13.15亿元购买罗店公司资产签订了收购协议,其中规定上置集团承担罗店公司及其联营公司的若干贷款及负债,包括约7581万元的银行贷款及贸易应付款项,但上置集团未能偿还。为了让上置集团能成功收购罗店公司资产,应上置集团要求,上置投资代为预付6729万元以偿还上述款项,而截至目前,这部分款项,上置集团也未能偿还给上置投资。也就是说,上置集团要偿付的款项至少在1.43亿元。

而颐和地产掩盖的债务危机则被证监会的一则警示函揭了开来。这份11月14日公布的警示函显示,颐和地产及其实控人何建梁在信息披露和约定承诺履行方面存在多项违规行为。据统计,颐和地产截至目前已有9笔违约债务,总额约21.5亿元。因为债务违约,该公司涉及的诉讼就有8宗之多。

警示函指出,何建梁作为颐和地产公司董事长,未按照《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对公司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两日内4家房企被曝流动性危机  

“老牌粤系房企”颐和地产资金链紧张传闻由来已久。今年10月,由于流动性恶化,公司未能按时偿付“17颐和01”和“17颐和04”的债券利息及本金,已构成实质违约。另据企查查统计,颐和地产在2019年已经四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涉及民间借贷纠纷、商品房预售纠纷、合同纠纷多项。

━━━━

经营业绩下滑 流动性枯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持续恶化的经营状况已经为这些公司的危机埋下伏笔。今年前三季度,银亿股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亿元,较2018年底下降184.62%。销售回款和新增融资也大幅减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6.6亿元,同比下降61.78%,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为-7亿元,同比减少79.33%。

在公告中,银亿股份坦言因短期资金周转困难,致使部分到期债务未能清偿。截至10月11日,该公司到期未清偿债务已达约43.6亿元。

上置集团的经营业绩同样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收入4.7亿元,同比减少42%。公司股东应占亏损1.99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0.82亿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上置集团的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2.25亿元,但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计息负债却达17.5亿元。

格力地产无法如约回购小股东的股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现金流捉襟见肘。2016年-2018年这三年,格力地产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1.09亿元、31.12亿元、30.52亿元,偿债本息现金流出分别为64.34亿元、48.26亿元、65.1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连债务本息都无法覆盖,自然也无余力回购小股东的股份。

早在今年4月份,颐和地产的债务违约消息便开始被投资者曝出,半年多来,该公司多方筹措还款资金,无奈雪球仍越滚越大。11月19日,该公司有关人士对中国房地产报(微信ID:china-crb)记者表示,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和市场变化给房企带来了不小的经营压力,行业里不少企业都处于排雷阶段,公司也在努力,但目前尚无明确的偿债安排可披露。

亿翰智库的一份报告显示,整个行业的流动性压力都在增大。2019年上半年,TOP100房企平均现金短债比为1.71,相较于2018年底的2.17,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这个指标的下降主要源于房企的货币资金增速大幅回落,一方面是上半年房地产行业销售整体放缓,营业收入增速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经营活动来源的现金减少;另一方面是上半年多元融资渠道面临不同程度的封堵,融资获得的现金有所减少。

据该机构的统计,现金短债比小于1的房企有24家,即近四分之一的房企货币资金无法覆盖短期负债,仍需关注短期偿债风险。而小型房企的现金短债比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在24家现金短债比小于1的企业中,有17家营业收入在50亿元以下,对于小型房企来说,所面临的短期偿债风险最大。

中房报记者 曾冬梅 | 广州报道

责任编辑:石家庄 关键字:房企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