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松绑落地困局:利率打折捆绑多个附加条件(2)

扫描到手机 政策与金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日期:2014-10-09 07:49 字号:T|T

摘要:在百城房价连续5个月下跌、且跌幅扩大之时,持续升温的“放松限贷”传闻甚嚣尘上。在9月最后一天,贷款限制终被放宽,也使得今年以来松绑楼市的系列政策从取消限购进入到放宽信贷。

市场博弈

难松动的利率背后,是今年上半年银行主动压缩个人住房贷款,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以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尤为明显。今年上半年,这两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为594亿元、602亿元,分别比去年底减少121亿元、47亿元。

此外,招行今年上半年的个人住房贷款为2737亿元,虽然比去年底增加51亿元,但在个贷中的占比却降至11.3%,比去年底下降了0.93个百分点。而兴业银行1849亿元的个人及商用房贷款余额,虽然与去年底基本持平,但在个贷中的占比,却从52.33%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50.8%。

“对小微企业贷款可以上浮20%-30%,相对而言房贷业务利润实在太小。”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坦言,所以股份制银行会相对倾向小微企业贷款。如此情况下央行也在进行政策的博弈。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高广春认为,这是央行对房地产市场的微刺激,基本上和国家的稳增长、调结构的战略是相适应的。稳增长的战略倾向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正向作用,有宽松房地产市场的力量,而调结构降低房地产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是形成经济增长新的推动力。

事实上两个方向是相反的,一个是发挥房地产作用的方向,另一个是去房地产化的方向。而这两个方向如何协调?

“央行的判断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增长和调结构所产生的去房地产化的作用,在不失衡的条件下,需要适当的微刺激,在稳增长的状况下,去发挥房地产的正向作用,就会对房地产有松绑的趋向。目前放松的信号是要发挥稳增长的作用。”高广春表示。

在这场监管之手与市场之手的博弈赛中,房地产调控思路愈发明确。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央行选择了放弃一刀切的政策思路,转向分类管理、分城施策。作为一种非可贸易品,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会因为各城市人口、收入、地理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一刀切政策会造成不必要的扭曲和波动,必须因地制宜。

今年以来,央行已两度公开出面召集商业银行住房金融服务座谈会,惠民生信号不断放大。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早在5·12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上就提到,个人房贷事关百姓切身利益,要求银行必须注意。9月25日,在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会员会议间歇,刘士余再次强调,“惠民生,调结构,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监管层的房地产调控思路就在于不再把房地产“工具化”。对此,管清友详细解释称,“经济过冷时也不能过度刺激房地产的‘投机性’需求,必须保持政策定力,类似2009年那样的全面刺激(7折优惠+天量信贷)绝不会再现。”

“也不能再把房地产‘妖魔化’”,管清友认为,央行强调要把房地产当做一个民生问题,而不是产业问题来对待。经济过热时也不能通过过度收紧地产政策给经济降温,以免限制“合理”的住房需求(首套房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而新思路的出路就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点从需求端转向供给端,逐步放松和取消限购、限贷等限制需求的非市场化手段,重点通过保障房、自住型商品房等形式扩大供给,解决住房难。

此时监管层还要面临的是,如果仅仅依存一个信贷方面的政策,但经济在不断下滑,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应该说经济的发展速度对房地产的推动作用比信贷放松的推动作用更大。也就是房价的下跌与经济的不景气是相关的,所以从总的方面而言,要加强经济转型,启动资本市场。”央行研究局研究员邹平座表示。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房贷松绑房贷优惠房贷优惠落地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