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个自住房品质遭疑 开发商称不应期望太高(2)

扫描到手机 各地楼市 来源:网易财经 发布日期:2014-07-10 07:45 字号:T|T

摘要:北京市的首个自住型商品房项目完成了摇号,并在之后完成了选房程序。但随着选房的完成,却有不少购房 者提出质疑,认为花钱买的自住型商品房应该是商品房,而实际上买到的房子参照的确是保障房的标准。

开发商:建安成本仅剩4000元 整个项目仅有微利

据公开资料,金隅股份前身是北京市建材工业局,作为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多年来承担了大量北京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前,金隅共有约2000多万平米工业用地,其中一半位于北京,这些自有存量土地盘活后十分可观。

瞄准了从工业土储大户变成自住房开发主力的机会,金隅此前曾表示,要将重心转移到自住型商品房的开发上来。

去年年底,金隅嘉业以22.0043亿元、几乎为底价的代价,获得了原星牌建材制品厂地块。这是北京首宗市属国企利用自有用地建设自住型商品房项目的地块,也就是今天的金隅汇星苑项目。

粗略估算,该地块的可售建筑面积为15.32万平米,楼面地价则为1.44万元/平方米,项目售价为定价2.2万元/平方米,这就意味着开发商只有七千多元每平方米的成本和利润空间。

但 陈玉谦认为,政府和开发商自住型商品房上的让步远不止此。“这块地的22亿元地价都花在了拆迁上,政府几乎没有土地出让的收益。除去各类税,规划的幼儿园 和小学,最后留给开发商把项目建好的成本就剩4000多块钱,开发商还要承担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这是非常非常难的。”

“这个项目最后是打平或者是微利,大家也不要期望值太多,我认为就是最后实实在在签约交款的这1882个人才是这个项目的最大受益者”,陈玉谦表示。

业内人士:应尽快推出自住房质量标准

作为本届政府为解决夹心层住房困难而推出的创新产权模式房屋,目前国内还没有具体的案例可以参考。除购买资格及流程等规定外,自住型商品房的许多相关政策规定以及执行标准都还是空白,企业如何执行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表示,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相应法规,明确自住型商品房的建筑质量标准,为该项目及其他自住商品房项目的建设提供政策导向和依据,让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

责任编辑:薛腾飞 关键字:自住商品房自住商品房遭质疑
打印 复制网址 收藏 分享到:
  • 支持 支持 0票
  • 努力 努力 0票
  • 雷人 雷人 0票
  • 无聊 无聊 0票
  • 难过 难过 0票
  • 愤怒 愤怒 0票

网友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 用户名:置家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0 条评论, 点击查看>>